“现在,我们从原来的涤纶底布上配色配线到后来的涤棉底布及现在的全棉底布长进行配色配线,并由原来的单色花形逐步改进多色花形及包芯包边花形,这些产品均深受到海内外客商的青睐。”新世纪伊始,绣花行业在萧山大行其道。2003年,袁美娟再一次拓展自己的事业,投资7000万元成立了一家电脑绣花厂——杭州威驰绣艺有限公司。并一下子从瑞士入口14台单价400多万元的大机,70张单价10多万元的小机,又礼聘了一大批工人,绣花厂就这样大张旗鼓地办起来了。
做企业,还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
2007年,绣花行情走下坡,主要是因小绣花已可替换大绣花机,这使得家庭作坊不断加入这一行业,夫妻两人或是叫两个帮工,就能组成一个简朴的绣花作坊,也都有盈利。
同质化竞争加剧,利润空间越来越少。于是,袁美娟“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马长进行转变。而她也发现当时的印染厂未几且利润高,于是她增加了印染的投入,增加染缸。
从当初所有财产只有5万元,到现在的上亿资产,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个锦绣的故事。但也只有袁美娟自己知道,自己经历了多少辛酸,付出了多少努力。如今,她的责任已成为更好地维护企业发展。
“良多人问,办厂这么久,很多亲戚进了厂子,舅舅、大哥,都是长辈,家族企业怎么协调好亲戚和员工的关系呢?”在这个题目上,袁美娟有着自己的考虑。“放眼全球,家族企业老是存在一定弊端。”为此,她专门邀请家里的亲戚一起吃了个饭,向大家表明自己的立场:“在家,我是你们的亲戚,是你们的小辈,我会尊你们,敬你们;但是在厂里,我是治理者、经营者,各种大小事务都得听我的。”
有件事情,她仍记得比较清晰。她舅舅是厂里的开车师傅,有一次他在外面拉来原料后,为了贪图利便,没有按照程序将原料卸到指定的地方。袁美娟看到之后告诉他,让他一定要按照指定程序放好原料,同时作为惩罚,要扣他这趟拖车费(当时拖车是计量工资)。其他员工得知这件事后感叹,对待舅舅尚且一视同仁,普通员工就更不敢等闲违背厂里的划定。
做企业也是做良心,关爱反哺社会
“做企业,也是做良心。”袁美娟深知自己的企业属于重污染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她从不敢掉以轻心。她选择用航民的蒸汽,而不是自己烧锅炉,固然开支大了,但该投入的地方从不节省。其企业明文划定:毫不能将污水排入河道,不管本钱多大,一点一滴的污水都要排入污水处理厂;烟
囱的水幕出尘设备都要24小时运作,排向蓝天的烟一定要符合尺度。后来,袁美娟还投资建了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轮回利用,这样本钱也减轻了。
“个人致富了,要懂得反哺家乡。”袁美娟永远记得自己从运西村起步,在横梗头村壮大。从1988年开始,每次过年和中秋节,她都资助村里难题户,有时候大年三十她还去难题户家走访。这些年,她资助了不少人:有个村民叫做施阿甩,不幸得了尿毒症,她每年都拿出1万元资助他;有个孩子因父亲患精神疾病,她资助他念书,从小学一直到高中;两个孩子因父亲患癌症家景非常难题,袁美娟得知后每年资助,后来父亲仍是走了,但孩子长大了,可以在企业工作了,而且特别懂事……由于从不吝惜对有需要者提供匡助、付出爱心,就像一个慈祥的母亲,袁美娟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袁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