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要提升技服人员的相应话术。本案例中关于第一次推迟的解释,感觉冷冰冰的,说什么“3天只是最理想的状态,不超过6天就行”。这是什么应答?第二次超过了6天又怎么说呢?只是后来笔者也麻木了,没有再考虑他们的准时性了。还有第二次的询问回答,太令人难以想象!只是因为到了半天无人理会,想引起关注,了解一下情况,完全可以说“好的,请等一下”,怎么冒出“你愿意被别人插队吗?”这些地球人难以想到的内容呢?可以看出接待技巧是多么的匮乏。还有第一次到维修网点,网点还竟然说这是全球第一品牌,维修的比较少,所以浦东才一家。说这些是站在企业说的,了解消费者心理吗?消费者想的,其他产品再好,跟我没有关系,我这个是坏的!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先代表D品牌表示下歉意:真对不起,虽然D品牌故障率是“全宇宙最少的”,但还是给你们带来了不便,耽误了你们的时间。……其实消费者的时间成本一直都没有考虑进去,路上往返、拿取时间成本,交通费、停车费,这些消费者都是多付出的,说个对不起,也是理所当然的。
第四,是消费者的“知情权”。不知道是行业规矩还是维修的需要,笔记本的维修过程都是消费者看不到的。对于笔者这样的,资料价值远远大于笔记本价值的客户来说,很希望是公开的维修,虽然本次没有涉及到硬盘,但对资料的担心还是存在的。一些消费者好像有这样的“经验”,就是产品一旦经过维修,那么以后就很难有“清净”日子了,产品的故障率明显会提升,会不会是什么“潜规则”呢,笔者不得而知,也许是笔者的小人之心?作为品牌专业维修机构,应该不会的。但这次电池事件,笔者是很难理解的,怎么会突然电池续航时间大幅度下降呢?为什么不能公开化的维修,让消费者看到过程?
为什么海尔能够成功,那是“真诚服务到永远”,解决了消费者购买产品后遇到的各种担心。90年代的三株口服液一下子突飞猛进达到80亿的销售额,实际也是服务消费者的成功:穿白大褂的人员下乡“义诊”,那些天天见到冷脸医生的农村人,看到这笑容可掬的“医生”来免费诊断,那这心情甭提多高兴了,愿意掏腰包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D品牌电脑售后服务总体上还是合格的,甚至有些地方还比较优秀,但如果是想通过售后服务,提升品牌口碑,反哺于销售,还确实还有一定的路要走,一些客户服务的细节还需要加强。对一些想通过售后提升品牌和销量的企业来说,本案例启示值得回味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