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界“富二代”代表人物、“80后”的刘畅正走向新希望集团的台前。固然留学海外,但她从来都是一个备受庇护的小姑娘,父母为她保驾护航,甚至帮她“定制”人生道路。
刘畅把咖啡端在嘴边,嘟囔一声:“这个我不想说什么。”坐在一旁的新希望集团行政中心主任杜鹃连忙揽过刘畅的胳膊,打圆场道:“你这么问会给她很大压力的。”
话题是不久前坊间关注的焦点人物——卢星宇,卢是“全球华商未来领袖俱乐部”的秘书长,而刘畅是这一“富二代俱乐部”的主席。在俱乐部的很多活动中,这两位年轻姑娘常肩并肩站在一起。
相比于卢星宇的父亲卢俊卿,刘畅的父亲刘永好及几兄弟早在1995年就成为《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中国首富”,其家族企业希望集团是彼时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5年后,他们再次问鼎“首富”。
此时刘畅20岁,不过,刘永好为其定下“十年内不见媒体”的规矩。
2011年,十年期限已满,刘永好果然把刘畅推向前台。继全国“两会”时带上刘畅,且主动向媒体推介她之外,6月中旬,刘永好又一手将其推至新希望集团董事兼团委书记的位置——在任职仪式上,刘永好说调侃称自己“只是来打酱油的”。
刘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她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接班路的?
“读个硕士,给家里一个交待”
在1995年景首富时,刘永好兄弟普通的桑塔纳轿车、朴素的穿着常被形容为“不像个有钱人”。而刘畅则被描述成一个穿迷你裙、喜欢比萨、炸鸡和汉堡的小姑娘,是一个被美国消费文化改变了的小姑娘。
刘畅是于1994年被父母送到纽约的。刘永好的考虑有二——“出于人身安全考虑”和“美国有亲戚”。“我打小就是比较听话的孩子,父母给出建议,我条件反射般地会顺从。”刘畅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转学到西雅图一个小镇的女子学校后,刘畅开始觉得“很闷”,收到国内同学的来信成为她当时最开心的事。她想回国,并与父亲产生了第一次冲突。最后刘永好妥协,但条件是刘畅不能回到他身边——他担心女儿会贪玩。他让刘畅在北京和上海之间选择一个城市,刘畅选择了前者。
此后她就读于北京大学北大国际MBA——这也是刘永好的安排。“上什么学,学什么专业,父母定的肯定比我自己选的好得多。”刘畅说,“读个硕士,这是对家里的一个交代,哪怕读得不够好,但不能辜负他们。”
2002年毕业后,刘畅选择进入了一家初创阶段的广告公司。当时正值央视“标王”成为大新闻的时候,广告业十分火热。
这同样是刘永好帮她做的选择。据新希望集团一位人士称,刘畅想去做销售,但觉得“销售单一产品,接触面比较窄”。恰逢刘永好的几位朋友刚组建广告公司,刘永好觉得是个不错的机会,刘畅于是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见了形形色色的人”,时至本日她感激父亲当年的专心良苦:“假如没有那段经历,我的路可能绕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