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应用 » 矿产安全 » 正文

矿井等现场作业人员考勤管理系统

2014-01-10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编录   作者:CNAIDC.COM编录   点击:74
摘要:通信安全性:由于安装地点的特殊性,要求设备无线通信应该以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到要素,所以建议使用无线+有线网络向结合的实施模式 设备安全性:设备低压、低功耗,识别端RFID作为首选,其本质安全,确保了煤矿井下使用的安全性

  背景:

  近年来,煤矿事故时有发生,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严峻考验,准确、实时、高效的现场作业监管,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效益的关系,摆在了我们各级主管部门的面前。

  如何进行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现场作业人员也是各个煤矿企业关心的问题,当然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实时、及时、集中的信息管理成为系统核心中的核心。以此为核心进行智能化的建设为以后的减灾、防灾、现场救助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技术支撑:

  基于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WLAN等技术的通信产品识别终端;

  基于LBS的手机终端定位器;

  基于GIS的位置信息显示无线定位系统WebTime管控平台;

  基于实时通信标准的数据管理WebOnline平台;

  基于B/S架构的集中数据查询、报表输出的统一信息管理WEBONE平台;

  安全性

  技术安全性:

  通信安全性:由于安装地点的特殊性,要求设备无线通信应该以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到要素,所以建议使用无线+有线网络向结合的实施模式。

  设备安全性:设备低压、低功耗,识别端RFID作为首选,其本质安全,确保了煤矿井下使用的安全性

  数据安全性:信息化系统的最终数据都是汇总到WEBONE平台数据库,准确有效的数据才能给予预防和事后处理事务提供关键支撑;WEBONE支撑数据热备、热切,保证在最不可预料状态下关键数据的保全;

  预期目标

  实时数据上传、集中数据管理、实时观察动态目标的移动情况、查询目标的历史数据、确定动态目标的当前位置等;  

  针对国家各级单位:可以预警展示矿企关键人员监察的力度,全市、全省统一检索各个矿区的现场人员定位信息,各个矿企的管理人员的关键巡岗记录等;

  针对煤矿企业:可以加强理层对井下人员定位和管理,预防安全事故,定位事后救援;

  出入关键生产作业区域(比如矿井...等)所有人员的时间信息进行实时动态管理,以及当前矿下人员的数量、位置等实时动态信息。

  针对煤矿员工:便于求助、预警和救援定位,反向监督管理人员和巡查人员;

  系统建设的意义


  灾变情况下能根据井下人员位置准确施救;

  实时数据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管理单位直接控制和集中数据信息,安全便捷的管理;

  紧急情况下的求教;

  实现依据井下作业位置的严格考勤;

  系统概述

  在井下所有人员可能经过的通道中设置一定数量的RFID识别器

  1.具体位置和数量根据现场条件和功能而定;

  2.接入以太网网络和地面监控中心联网;

  3.数据直接进入省或者市局数据中心。

  每个下井人员须携带标识卡

  人员入井或接近任何一个识别器

  1.识别器感应信号——>市数据中心——>地面监控中心反向监控;

  2.计算机判断并显示该人员信息(人员、位 置、 途径)。

  管理人员点击井下某一区域;

  计算机显示该区域人员的具体情况;

  实现井下人员的实时动态监控,一旦井下发生事故。

  1.救援指挥中心在计算机中查明人员位置分布;

  2.查明在避难硐室或可移动式救生舱内的避险人员及硐室或舱外人员情况;

  3.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高效运作;

  4.充分体现了“信息化、自动化和人性化”。

编辑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编录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