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应用 » 物流仓储 » 正文

RFID智能仓库管理系统

2013-11-28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CNAIDC.COM编录   点击:215
摘要:仓库作业管理系统架构:硬件系统由管理系统服务器、管理系统工作站、无线设备(无线AP)、RFID叉车车载设备、RFID手持设备、门式固定设备、货位RFID 标签以及货物RFID标签等组成。
一、目标
1. 规范化仓库管理、规范化基础数据、规范化仓库操作;
2. 强化物流与信息流的同步及精细化,提高物流信息的及时性、可视性;

具体仓库而言,目标为:
1. 在本解决方案中,速度、效率、正确率、信息的整合是重点追求的目标。主要在于提高仓库管理正确性、管理精度及操作的方便性,减少数据误差及延迟; 
2. 在RFID系统中应用货物包装、货位二种电子标签来辅助进行仓库管理,提高效率;
3. 按照包装单位管理,即存储的包装单位(板、件、箱)拥有唯一标示,为库存精细管理提供支持,库存实时可见,可追溯;(包装单位依照需要管理的包装粒度大小)
4. 记录货物接收、包装、入库上架、拣货、发货捆包的进出数量、位置等信息;通过仓位标签关联记录货物变动信息(种类、数量等),以跟踪仓库货物,提高入、出、存、移的正确率,减少在日常工作中对人的依赖性,降低人为失误;
5. 货物进出与货位标签对应,准确记录每种规格产品对应相应货位的库存,减少入库、拣货失误,提高货架利用率;能灵活利用货位;
6. 在库存盘点中,脱离单据提高盘点效率,不仅盘点库存数量而且盘点位置并保证货物与位置(仓位)对应得正确率,并能在平时随时进行区域盘点,在日常仓库工作中保证库存的正确,尤其可在入出正常的时候进行盘点工作;
7. 有效区分实物库存及列帐库存,有效管理票、物时间差,方便仓库与财务对帐。
解决方案示意图
RFID智能仓库管理系统
流程图
1. 入库流程
2. 出货流程
3. 移库移仓流程
4. 盘点流程

二、功能设计

1、入库
流程说明
(1)从系统中获取单据数据或直接在前端中输入入库单据数据;
(2)入库验收及数据采集
到货时根据单号从管理终端手持机上调出需要验收的入库数据,因为采用的是每个托盘一个标签的方式,所以货物一验收完就可以分配给托盘,并将托盘标签与货物信息(单号、箱号等)建立关联;这样的话可以先扫描安装完标签后再码垛;
(3)上架单生成
操作工配备手持终端或车载终端,按相应按钮系统终端上依据验收数据根据一定规则(如某库位只能存放某货物、或判断是否超过最大存放量等)生成入库指示单指示当前货物应该存放的库位(允许手工调整),当找到库位时指示叉车司机进行入库上架,然后在终端上进行入库确认。
上架单是一个库位一条记录,所以入库单据上的一条记录可能会对应生成多条上架库位记录,记录了该货物在具体各个库位上的箱号、数量、客户、供应商等情况。
(4)执行上架
考虑到仓库布局及工作人员操作的具体情况,如果是叉车司机进行入库确认,则上架时移动终端(手持或车载)会指示该批箱号具体库位位置、路线;如果另有操作工进行上架确认,则可以先通过手持终端扫描库位确认再指示叉车司机放入。
(5)入库单据确认
当该单据该批到货货物全部上架入库完毕后,按“确认”按钮,WCS及SCM库存数据更新;若该单据货物到货全部完毕,则按“关闭”按钮关闭该单据。

2、出库
流程说明
(1)从系统中获取单据数据或直接在前端中输入入库单据数据。
(2)出库拣选生成:
在终端上依据出库单号根据设定规则自动生成拣选单号,允许操作员指定出库库位。
(3)出库拣选:
操作工根据终端指定库位选取货物,先通过扫描库位标签确认库位正确,然后再扫描托盘标签确认托盘标签,如果托盘上是整包装货物,且该标签代表该包货物,则数量不须改动。
若托盘上是拆零货物,则需要输入实际拣货数量。
拆零的货物放入新包装箱后上架时,需要扫描新或托盘上的标签,与拣选单建立关联,原标签关联的数量被扣减。
(4)拣选确认:
若某库位拣选货物完毕,则该记录不再出现在拣选指示单中;拣选指示单中显示下一个该拣选的库位、托盘号、货物及数量。
(5)出库检查:
门口固定式扫描设备暂用于出库检查。
1)通过安装在出库门口的读写设备及电子标签自动完成出库数据的采集,不符提示:
A.若在出货过程中检测到不该出货的货物标签,则安装在各库门口的报警设备报警提示,进行相应处理;
B.扫描到的标签数量与该种货物出库码放的标准化数据或分拣完的标签数量进行比对不一致,则同样报警处理,采取重读方式或手持机扫描方式或手工确认方式进行处理。
2)每一单出货数量及品种必须与拣货单完全匹配,如最后存在不能匹配的拣货单,则通过红色来表示,可以方便查找、提示。
(6)出库确认
出库的品种、箱号及数量与拣货单一致,则自动关闭该出库单(允许手工关闭)。

3 移库移仓流程


4 盘点
(1)系统生成盘点单,可以分仓库、库区、库位等范围来生成盘点单,根据该盘点单号调出该盘点单,执行盘点主要含库位、货物代码、系统库存数量不显示);
(2)根据库位顺序扫描库位、货物标签:将扫描到的标签标识的货物数量按货物代码累加与系统中记载的比较,允许在手持终端上手工录入盘点实际数量,凡是扫描过的标签做好纪录,防止重复扫描并处理; 
(3)根据盘点数据打印差异表:如果初盘发现数量出现错误,则需要过滤出不匹配的货物列表以便复盘;
(4)根据差异表复盘:一般复盘需要手工盘点直至盘点数据得到认可;
(5)开立调整单:调整WCS系统中的数据;调整SCM中的数据。

三、实施方案

(一) 仓库作业管理系统架构
硬件系统由管理系统服务器、管理系统工作站、无线设备(无线AP)、RFID叉车车载设备、RFID手持设备、门式固定设备、货位RFID 标签以及货物RFID标签等组成。其中,RFID叉车车载设备以及RFID手持设备负责采集数据(可支持条码采集和RFID标签采集);无线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给管理系统;条码打印机打印条码用于货物标识(本方案中不需要);货位RFID标签每个货位一个,只用于作为货位标签,原料卡上的入出履历由系统来记载关联并查询(通过RFID叉车车载设备以及RFID手持设备可以现场查询);货物RFID标签每个托盘一个,标示每个托盘的唯一性,并记录必要的货品信息,从而与系统内货品数据关联。RFID智能仓库管理系统 
(二) 仓库作业管理软件系统结构
系统的软件结构由后端的管理信息系统、前端的移动系统和位于中间层的通讯传输系统、中间件系统、打印驱动系统构成。后端的管理信息系统负责整个仓储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中间件系统、手持系统完成采集数据的整理、格式转换和特殊的业务处理策略的执行;通讯传输系统完成数据从移动设备到后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传输和格式匹配;打印驱动系统为后端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驱动和控制打印机的功能(可视化要求)。

(三) 中间件系统
仓库系统管理软件采用原有SAP管理软件结合新WCS系统,系统中标签数据的读写、相关设备的控制以及与新仓库管理软件的数据接口通过采用国际先进的RFID 中间件实现。
RFID 中间件采用三层结构体系,即虚拟硬件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接口层。
 
1) 虚拟硬件层:
这一层,RFID 硬件控制器提供了对RFID 读写器以及其它RFID 设备的控制。具体有以下一些功能:
支持RFID 设备的在线和离线两种连接方式;
RFID 硬件设备的驱动以及读写控制。
2) 数据处理层:
这一层实现了对数据的处理工作,对数据的处理工作通过RFID 数据控制器来实现,RFID 数据控制器的作用是:
从RFID 硬件控制器读取标签数据;
将数据传送给RFID 硬件控制器;
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数据重组、过滤和分析等数据处理工作。
3) 应用接口层:
这一层的服务有RFID 前置服务、应用集成服务以及EPC 信息服务。

四、系统优势

1) 为仓库工作人员提供作业指导,提高作业效率
2) 减少了人员的工作交接环节,通过权限管理每步操作都进行记录,责任更加明确。自动化了很多作业流程,即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又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3) 在库存盘点中,脱离单据提高盘点效率,并保证货物与仓位对应,提高正确率,并能在平时随时进行区域盘点。 
4) 大大提高了备货,装船的效率和准确率,同时方便了海上平台的收货确认工作,为平台生产作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5) 采购、仓库、 平台三方之间实现了货品信息的共享和同步,可以对这些货品的使用信息等进行有效的追溯。
通过货品(包括资产类的货品)的追溯,使对这些货品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可以查询各个资产的位置、使用情况等信息,以后可以为采购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编辑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