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其它识别 » 正文

可穿戴设备能否真正成为实用的企业工具

2014-07-08   来源:牛华网   作者:中国自动识别网收录   点击:64
摘要:可穿戴设备的到来不仅仅是将物联网带给了企业,而且还带给了普通的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讲,此时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微妙的时刻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google


如果说某些科技公司的眼光是可信的话,那么可穿戴技术必定会是下一个重大事件。最近,谷歌眼镜正式登陆英国市场,消费者只需花费1000英镑即可购买到谷歌眼镜。另外,包括三星、LG和索尼在内的知名厂商也都纷纷推出了智能手表产品。可以预见,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必定是一片“繁荣”景象。

\

  “时尚”是重中之重


当前,已经有少数的可穿戴设备开始进入企业领域,企业用户开始对这一类的新技术进行试用,以此来确定它们是否能够被作为实用的企业工具。


这些企业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毕竟,智能手机在几年前也还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如今却已经成为用户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在制定产品宣传策略的时候,必定会大肆强调这些可穿戴设备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然而,来自美国老牌中间件公司TibcoSoftware的首席技术官马特·奎恩(MattQuinn)表示,带动可穿戴设备需求上升的不会是企业使用案例。正如之前的智能手机兴起那样,只有具备充分的消费者需求,才能够打开企业市场的闸门。


奎恩指出:“可穿戴设备的到来不仅仅是将物联网带给了企业,而且还带给了普通的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讲,此时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微妙的时刻。如果你追溯至iPhone发布之前,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那时已经进入到企业市场中,但是并没有像iPhone那样敲开整个企业市场的大门。因此,决定可穿戴设备兴衰的将会是消费者的需求。”


奎恩补充道:“我认为,可穿戴设备的成功或失败要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明智地融入企业世界所关注的时尚。功能手机和黑莓手机都曾经融入过企业世界,但是直到iPhone的到来才真正地改变了我们的信息消费方式。”


  “交互习惯”也很重要


但是,也有人认为,即使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有着很大的需求,但是它们能够成功进入企业市场也非必然。事实上,来自财产顾问公司BidwellsIT的总监菲利普·范·恩尼斯(PhillipvanEnis)在最近在Computing举办的企业移动性峰会上就发言指出,像谷歌眼镜这样的产品并没有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范·恩尼斯表示:“作为人类,我们习惯于用双手去触摸物体。同时,我们还通过视觉和听觉去感应外界的环境和物体,但是我不认为可穿戴技术能够真正迎合我们的这种交互习惯。”


他补充说道:“例如以谷歌眼镜为例,我实际上对它是心存疑虑的。我认为,谷歌只不过是将其作为一种营销工具,制造噱头,其真正的目的还是在于收集更多的个人数据。”


不过,范·恩尼斯也承认,谷歌眼镜技术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只要设计得当,肯定会有不俗的市场表现。他指出:“想象一下它未来的外形设计以及工作方式,你会意识到它存在作为隐形眼镜的潜力,这让你不用在头上佩戴任何东西,让你的身体与其更好地融为一体。”


而Tibco Software的CTO奎恩也认同范·恩尼斯的说法。他认为,可穿戴设备可能无法取得成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操作太过“怪异”,人类很难真正适应。


奎恩指出:“可穿戴产品的挑战之一就是,你希望人们的行为发生改变,希望人们能够使用这些可穿戴设备,但是它可不能做得很怪异,不能对用户造成干扰,它需要做的就是能够驱动一些东西,谷歌眼镜就是最好的例子。”


  回归本源


奎恩认为,Pebble智能手表就有潜力能够取得市场成功,因为它的外表设计在操控方面并不存在很大的跳跃。


奎恩指出:“我认为Pebble智能手表在回归产品本源方面做得很好,有点像第一代iPhone,它并没有试图做得很全面去迎合所有的人。Pebble只是试图专注于做一件事情,而且做得很好,相对无害。Pebble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普通的手表,但是它显然要较普通手表提供更多的功能。相比较之下,谷歌眼镜在这方面做得显然不足,它应该努力寻找那种不会将用户吓跑的良性元素。”


最终,奎恩认为,可穿戴设备代表的是“有趣的玩具”,但在企业使用案例上很难派上用场。他表示:“除非可穿戴产品能够找到与企业和商业的某种交集,否则我认为它将会停留在消费者级别的工具,而这也将限制它的成功。”

编辑  来源:牛华网  责任编辑:www.cnaidc.com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