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系统处理能力:
2.2 工作原理
主要技术指标:
ü 识别距离:10-30m可调
ü 识别速度:200公里/小时以内
ü 防冲突性:可同时识别200张以内无线标签卡
ü 工作频率:2.4GHz - 2.5GHz ISM微波段,125个频道,频道带宽8MHz
ü 射频功率:-20dBm – 0dBm可调,最大峰值功率1毫瓦
ü 接收灵敏度 :-90dBm
ü 工作环境温度:-40℃ - 60℃
ü 供电:18V DC
ü 最大工作电流:< 100mA
3.5 JHWK型煤矿用无线标识卡
JHWK型煤矿用无线标识卡是专用来被无线标识传感器识别的电子标签,由矿工下井时随身佩带。
它是一种有源射频标识卡,采用本安电路设计。JHWK型煤矿用无线标识卡也采用秀派公司的SUPER-RFID技术。该产品最大特点是:多个标签可在较大的范围内同时被识别,并具有无线微功率、稳定可靠等优点,同时体积小便于携带或安置。
主要指标:
ü 标准尺寸:60×35×6mm
ü 识别距离:30-50m可调
ü 工作频率:2.4GHz - 2.5GHz ISM微波段,125个频道,频道带宽8MHz
ü 射频功率:小于-3dBm
ü 接收灵敏度 :-90dBm
ü 工作环境温度:-40℃ - 60℃
ü 工作电流:小于5uA
ü ID号全球唯一
ü 电池一次性使用寿命5年以上
附件一、系统设计理念
1.系统设计原则
1-1 实现井下坑道作业面工作人员进出的有效识别,使系统管理充分体现" 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
1-2 为高级管理人员提供考勤作业、人员进出限制等多方面的信息查询。
1-3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通过该系统立刻可以知道坑道作业面工作人员的 数量,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
1-4 安全事故发生后,通过本系统的移动识别装置,可在事故现场10米范围内探测到是否有人存在,便于救护工作的及时展开。
1-5 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可扩容性、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2. 系统设计依据
(1) 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2) 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3. 系统设计特点
(1) 高度自动化。系统能自动检测井下坑道工人经过该监测点的时间、地点信息,并自动实现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
(2) 先进的通信系统。安装在井下各通道的识别系统,实时向网络服务器传送相关人员通过的数据,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干预。
(3) 完备的数据统计与信息查询软件。系统软件具备专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工人通过坑道的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系统,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分析系统,显示并打印各种统计报表资料,为高层管理人员的查询与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
(4) 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性设计。系统产品采用坑道壁挂式设计,无需在坑道进行现场施工,并保证系统在恶劣环境下24小时连续正常运转;
(5) 完善的异常情况(包括无效感应器、失效感应器进入)报警呼叫系统配置。
4. 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遵循"统一发感应器、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按准许上岗人员和班组实行"一人一感应器"制,该感应器可视为"上岗凭证"或"坑道准入证"。具体方案如下:
(1) 煤矿生产单位在所有坑道中均安装一定数量的信号收发器,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而定,以满足辐射区域为准。
(2) 煤矿生产单位向有关人员颁发并装备感应器,感应器安装在安全帽的合适位置。
(3) 发感应器时将感应器所对应员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等登录在系统数据库中。
(4) 安全生产部门对该感应器进行授权后即生效。授权范围包括:该员工可以有资格进入作业面的坑道,感应器的时效、失效、挂失等,以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坑道;
(5) 进入坑道的人员必须佩戴装有感应器的安全帽。当此人经过坑道的识别监测点时,立即被系统识别,并通过系统网络的信息交换,将此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信息传输至井上安全监控中心记录,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姓名。如果感应的感应器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