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例 » 矿产安全 » 正文

上海秀派煤矿井下人员安全定位系统在山西吕梁成功应用

2011-01-21   来源:CN自动识别网   作者:夏纬   点击:629
摘要:  上海秀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合作,结合长春东煤高技术开发公司的KJ-19传输平台而研制的。系统的核心识别设备采用了秀派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SUPER-RFID技术,使 RFID的性能和原来的微波技术相比得到了本质的改进,彻底解决了远距离、大流量、超低功耗、高速移动的标识物的识别和数据传输难题,而且成本较以往大大降低,同时也解决了中低频电磁波技术感应距离短防冲突能力差的致命弱点。
www.superrfid.net QQ:443871314<

    强大的系统处理能力:

2.2   工作原理

    主要技术指标:

ü        识别距离:10-30m可调

ü        识别速度:200公里/小时以内

ü        防冲突性:可同时识别200张以内无线标签卡

ü        工作频率:2.4GHz - 2.5GHz ISM微波段,125个频道,频道带宽8MHz

ü        射频功率:-20dBm – 0dBm可调,最大峰值功率1毫瓦

ü        接收灵敏度 :-90dBm

ü        工作环境温度:-40℃ - 60℃

ü        供电:18V DC

ü        最大工作电流:< 100mA

 

3.5      JHWK型煤矿用无线标识卡

JHWK型煤矿用无线标识卡是专用来被无线标识传感器识别的电子标签,由矿工下井时随身佩带。

它是一种有源射频标识卡,采用本安电路设计。JHWK型煤矿用无线标识卡也采用秀派公司的SUPER-RFID技术。该产品最大特点是:多个标签可在较大的范围内同时被识别,并具有无线微功率、稳定可靠等优点,同时体积小便于携带或安置。

主要指标:

ü        标准尺寸:60×35×6mm

ü        识别距离:30-50m可调

ü        工作频率:2.4GHz - 2.5GHz ISM微波段,125个频道,频道带宽8MHz

ü        射频功率:小于-3dBm

ü        接收灵敏度 :-90dBm

ü        工作环境温度:-40℃ - 60℃

ü        工作电流:小于5uA

ü        ID号全球唯一

ü        电池一次性使用寿命5年以上

 

附件一、系统设计理念

1.系统设计原则
   1-1 实现井下坑道作业面工作人员进出的有效识别,使系统管理充分体现"  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

1-2 为高级管理人员提供考勤作业、人员进出限制等多方面的信息查询。
   1-3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通过该系统立刻可以知道坑道作业面工作人员的    数量,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
   1-4 安全事故发生后,通过本系统的移动识别装置,可在事故现场10米范围内探测到是否有人存在,便于救护工作的及时展开。
   1-5 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可扩容性、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2. 系统设计依据
   (1) 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2) 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3. 系统设计特点
   (1) 高度自动化。系统能自动检测井下坑道工人经过该监测点的时间、地点信息,并自动实现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
   (2) 先进的通信系统。安装在井下各通道的识别系统,实时向网络服务器传送相关人员通过的数据,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干预。
   (3) 完备的数据统计与信息查询软件。系统软件具备专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工人通过坑道的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系统,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分析系统,显示并打印各种统计报表资料,为高层管理人员的查询与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

(4) 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性设计。系统产品采用坑道壁挂式设计,无需在坑道进行现场施工,并保证系统在恶劣环境下24小时连续正常运转;
   (5) 完善的异常情况(包括无效感应器、失效感应器进入)报警呼叫系统配置。
4. 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遵循"统一发感应器、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按准许上岗人员和班组实行"一人一感应器"制,该感应器可视为"上岗凭证"或"坑道准入证"。具体方案如下:
   (1) 煤矿生产单位在所有坑道中均安装一定数量的信号收发器,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而定,以满足辐射区域为准。
   (2) 煤矿生产单位向有关人员颁发并装备感应器,感应器安装在安全帽的合适位置。
   (3) 发感应器时将感应器所对应员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等登录在系统数据库中。
   (4) 安全生产部门对该感应器进行授权后即生效。授权范围包括:该员工可以有资格进入作业面的坑道,感应器的时效、失效、挂失等,以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坑道;
   (5) 进入坑道的人员必须佩戴装有感应器的安全帽。当此人经过坑道的识别监测点时,立即被系统识别,并通过系统网络的信息交换,将此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信息传输至井上安全监控中心记录,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姓名。如果感应的感应器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编辑  来源:CN自动识别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案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推荐图文
推荐案例
点击排行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