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例 » 交通管理 » 正文

物联网RFID应用的典型案例:自主式自行车租赁

2011-01-21   来源:CN自动识别网   作者:CN自动识别网 收编   点击:35
摘要:作为“永久城市租赁车项目”的合作方,华虹计通以及中路股份(600818,股吧)控股的上海永久自行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久”)合作这个项目的目标就是从地铁、公交,到家的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

  在北京、上海的张江、闵行以及四川的都江堰等地,都可以看到不少“城市租赁车”网点。凭一张用户ID卡,不到30秒就可以完成刷卡取车的全部过程,而还车也同样简单,这就是RFID在城市交通领域除交通卡之外的又一个应用创新。

  作为“永久城市租赁车项目”的合作方,华虹计通以及中路股份(600818,股吧)控股的上海永久自行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久”)合作这个项目的目标就是从地铁、公交,到家的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

  华虹计通总经理范恒告诉记者,这里面主要涉及到两个RFID装置,一是每一辆自行车都有一个ID号(通过RFID技术实现),用来标记自行车,在锁到锁柱上时可以确认自行车的“身份”,另一个就是个人的用户卡,用来标识用户,这样就实现对人和自行车的管理。

  此外每一个锁柱里还有网络模块,实时把相关的信息传送到后台管理系统,以便随时知道每个网点有多少锁柱,有多少空位和备车,以便及时调配,控制用车高峰期每个网点的空位和车辆。

  自行车租赁项目最早在2008年9月始于张江,当时是与园区管委会合作,项目开始时并未指向物联网技术。而与华虹计通的不谋而合恰恰是因为发现了RFID对于实现管理的便利性。
  如今,靠着区政府及园区管委会的推动,租赁车网点已经遍及了闵行、宝山、浦东新区、徐汇区、长宁区,还走出上海到了北京、广东及四川省的部分城市。而在上海地区,闵行区到7月底将达到两万辆的租赁车规模,密度达到300-500米一个网点,主要布局在地铁和公交枢纽的短泊交通,以及社区、商圈、银行、学校、机关等。

  物联网技术从研发走向应用层面,还要看应用单位是否有需求;传统行业需要与应用技术的结合,才能开拓出更广泛的物联网应用市场。而不只是对于物联网技术企业有好处,对于传统行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为企业转型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创造了条件。

  永久自行车去年的销量达到220万辆,而为政府出具自行车租赁的解决方案,同样可以取得收入。“虽然目前还没有实现盈利,但随着项目的普及,铺设地域更广、规模更大,效益便会不同。”陈闪表示,“虽然自行车租赁目前对利润贡献不大,但我们更看好的是这种模式的潜力和市场空间;同时这也为从自行车的纯销售企业向服务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的转向提供了经验。”

  如果说仅仅吸纳RFID识别技术还不能算作真正的物联网应用,那么不久的将来,城市租赁车项目还将与电信运营商展开合作。“虽然还没启动,但双方已经沟通了很久,”陈闪介绍道,“这主要是在网点和网点的信息沟通方面。”未来将会在各网点制作一个信息显示终端,以便用户随时了解下一个网点的空位、车辆存储以及路线等信息,而电信运营商则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然而正像所有好的物联网应用一样,目前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在某个行业内的封闭应用,并没有形成跨行业的互通互联,甚至在同一应用中也因为地域标准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规模扩张的“天花板”。针对这个问题,陈闪表示,“各个行业都有竞争,而在与政府的合作中,企业的技术水平、成功案例、以及上市公司背景都提供了不少的帮助。”陈闪说,“到年底我们会扩展到10个城市,达到每个城市至少5000辆车、150个网点左右的规模。”

编辑  来源:CN自动识别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案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推荐图文
推荐案例
点击排行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