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例 » 交通管理 » 正文

高速公路RFID二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工程概况

2011-01-21   来源:CN自动识别网   作者:金溢科技   点击:3
摘要:高速公路RFID二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解决了二义性路径识别问题,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了为高速公路收费的合理拆分。目前该应用项目已在浙江省高速公路网内实施并正式运行,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当前,在高速公路建设规模扩大,联网收费建设进程加快的情况下,随着路网规模和交通量的增大,用户对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求也不断增高。由于道路投资主体增多,路网结构变得日益复杂,联网收费范围扩大以后,道路投资者之间由于二义性路径产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二义性路径矛盾主要表现在通行费的收取和拆分。目前,通行费主要按最短路径收取,拆分方式有精确拆分和模糊拆分两类。然而,随着二义性路径越来越多,涉及的通行费金额越来越大,如果继续按最短路径收费和模糊拆分,必然会严重损害投资商、运营管理者的利益,影响他们的投资积极性,影响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进程。因此,通行费的精确收取和精确拆分是必然趋势。 

  由金溢科技自主研发的RFID路径识别设备成功在浙江省进行国内首例工程应用,使浙江省以最小投入和最大灵活性在已有收费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通行费的精确拆分。 

  高速公路RFID二义性路径识别系统,主要由三种关键核心设备组成:基于433MHz与13.56MHz相结合的双频电子标签(简称OBU)、双频读卡器(简称ODU)以及信标基站(简称RSU)。系统工作的时候,车辆在高速公路入口领取双频电子标签(OBU),当车辆高速通过主线标识点时,路侧基站(RSU)识别系统可将标识信息写入卡中,在出口通过双频读卡器(ODU)读取出卡内的入口和标识信息,确定精确行驶路径。这样,就可以结合整个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平台,实现多义性路径识别,完成精确收费和拆分结算。 

该应用案例的亮点: 

——项目规模化,项目在浙江全省高速公路网实施并正式运行,涵盖了浙江省3000多公里高速公路。 

——项目具有创新意义,所有关键设备自主研发,实现了有源双频电子标签使用寿命超过8年,路径信息标识成功率大于99%,刷卡成功率大于99.9%,达到甚至超过系统应用要求。 

——社会效益显著,高速公路RFID二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属世界首创,其关键设备具有完全的民族知识产权,很好的实现了高速公路通行费的精确拆分,提高了高速公路投资积极性与管理积极性,加快了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进程。 

——经济效益显著,仅浙江省高速公路二义性路径识别系统,使用了双频电子标签100万张,双频读卡器3000台,信标基站67套,项目总产值超过1亿元。 

——代表性,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开创了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新的应用,推动了RFID技术的发展。 

一、    设备图片 

(1)    DC200型基于433MHz与13.56MHz相结合的双频电子标签(简称OBU)。 

(2)    iSpeedy-K2型基于433MHz与13.56MHz相结合的双频读卡器(简称ODU)。 

(3)    Sharp-T10型433MHz信标基站(简称RSU) 

二、设备安装现场 

  (1)浙江省绕城高速K2+100安装点信标基站安装调试现场。 

  (2)浙江省乍嘉苏高速K21+180安装点信标基站安装调试现场。  

  (3)浙江省沪杭高速K140+900安装点,工程人员在进行设备校正。 

  (4)浙江省沪杭高速K156+950安装点,安装完成的信标基站。 

  (5)正在进行现场参数配置的信标基站主机。 

  (6)浙江省杭甬高速K4+200安装点,工程人员在进行设备校正。 

    (7)浙江省杭浦高速K65+500安装点,为信标基站专门配备的电力接入设备。 

  (8)浙江省北接线高速,专门为信标基站配备的监控摄像机。  

  (9)浙江省绕城高速K2+100安装点,工程人员正在做信标基站总体性能测试。 




三、知识产权证明 

(1)    发明专利: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及其方法   
(2)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具有双重唤醒模式的RFID电子标签 
(3)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多义性路径识别的路侧基站 
(4)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多义性路径识别的双频读卡器
(5)    实用新型专利:用于路网收费系统的车载单元装置 


  

编辑  来源:CN自动识别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案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推荐图文
推荐案例
点击排行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