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例 » 食品安全 » 正文

奶牛佩上电子身份证 严保奶源食品安全

2011-01-21   来源:CN自动识别网   作者:王雪娟   点击:0
摘要:据悉,继生猪溯源在邛崃率先启用并在全市推广以后,邛崃又建成了国内首个“RFID奶牛产业信息管理平台”,截止到目前,我市已有5000头奶牛纳入该管理平台,佩戴了电子标志。
  打开掌上电脑,挪动电子笔,电子地图上准确地标示出各个奶牛养殖场的地理位置和规模。再点开,养殖场业主名称、技术人员情况、奶牛品种和近期产奶量等信息一一显现出来。这是记者在邛崃市农发局奶牛信息管理中心看到的一幕。据悉,继生猪溯源在邛崃率先启用并在全市推广以后,邛崃又建成了国内首个“RFID奶牛产业信息管理平台”,截止到目前,我市已有5000头奶牛纳入该管理平台,佩戴了电子标志。系统开发方表示,今后有望为全市3万头奶牛戴上“电子身份证”,对拥有“电子身份证”的奶牛以及其所产的生鲜奶进行溯源管理,严格保障奶源食品安全。

  昨日,记者在奶牛养殖场现场看到,1000多头奶牛耳朵上都戴有一个6厘米左右、浅黄色的电子耳标,上有“邛”或“崃”字。据技术人员介绍,“邛”代表本地的奶牛,“崃”代表外地引进的良种牛,每个电子耳标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编码,这个编码就是奶牛的身份号码。小小的电子耳标可以记录奶牛从出生到停止产奶约5年间的主要信息,包括品种、防疫、喂养、检查……各生长环节的内容。除此以外,“电子身份证”里还储存着奶牛的“标准照”,“全世界奶牛的花纹都不同,拍照等于上了双保险,就更不会错了。”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除了方便管理,奶牛的“电子身份证”还为保险公司开展奶牛的投保业务提供了便利,大大降低了农民养殖奶牛的风险。据邛崃市分管信息化的副市长李显军透露,目前当地已在试行将RFID技术应用到鸡、鸭等家禽的养殖管理中。

  据了解,在奶牛溯源管理系统里,RFID奶牛信息管理中心还负责将所掌握的信息及时进行统计、分析、上报,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和对整个产业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以确保全市奶牛种群质量和奶产品质量。“在生猪和奶牛溯源领域,成都均走在全国前列。”市信息办有关负责人表示,RFID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有力推动我市物联网建设和发展。
编辑  来源:CN自动识别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案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