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水底世界是著名的观光景点,这个号称有东南亚最大的水槽,馆内有超过2500只海底生物,种类多达250种以上。观光客在面对众多海底生物往往必需对照馆方标示,不过,即使看了标示,还是不清楚该生物特性,因为往往回头时,该生物已游走。
新加坡海底世界总经理郭明添说:“在现阶段只为‘活化石’展厅内的鱼儿植入无线射频识别器,不过从长远看,海底世界也可能会把这类识别器植入所有鱼儿的体内。”种原保存与利用是目前世界各国农渔畜业政策与研究的趋势,研究选种育种,不仅为了更好地提供民生之需,而且能保存优良种原和遗传资源,预防丧失物种遗传多样性。
然而,鱼种数量庞大,种鱼生态纪录耗费人力的同时,易发生错误,仅靠眼睛判别鱼体上的标识也会发生误判,将活体鱼捞起对鱼体的伤害更无法预测,再者,资料纪录不易保存,所以应用RFID技术进行监控与追踪,并配合水文资料等信息,可建构完整、谨慎之种原库管理作业,与传统记录相比安全、省事、省力。
不过,RFID应用于水体时,易受潮湿环境影响。当RFID标签内的资料损毁时,资料备分的问题仍待解决,此外,RFID在发射器、读取器、编码器与天线等初期投资费用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