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大数据应用 上海可先行一步

2014-10-24   来源:联合时报   作者:CNAIDC编录   点击:60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已非城市大数据的主要拥有者,数据的分享、共赢,正成为时代潮流和趋势。近日,由致公党中央主办、致公党上海市委等承办的第五

  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已非城市大数据的主要拥有者,数据的分享、共赢,正成为时代潮流和趋势。近日,由致公党中央主办、致公党上海市委等承办的第五届海峡科技论坛在沪举行,与会者围绕大数据的分享和应用、助推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探讨。

  近年来,大数据得到了各国政府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美国、英国、日本等政府积极开放数据,并资助大数据研发。

  2012年,美国启动了由联邦政府六个部门组织的大数据研究计划,投资两亿美元,力图巩固领先地位;同年,日本制定了《面向2020年的ICT综合战略》将“通过大数据应用促进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作为五大重点之一,并提出活力数据战略,提升日本竞争力;英国更是把大数据作为八大关键技术领域之一,计划向大数据关键技术投入1.89亿英镑,抢占发展先机。

  在论坛上,与会人士表示,在发展大数据方面,与其他特大城市相比,上海已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基础。首先,上海通信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积累丰富,目前,全市光纤接入使用用户超过320万户,全市家庭宽带普及率超过60%,WLAN覆盖场所总量已达1.8万处,完成全部456处场所i-Shanghai建设并投入试运行,4G建设完成TD-LTE网络800个宏基站和300个室内覆盖站点建设。此外,上海近年来重点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这些都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基础性资源。

  去年,上海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突破4300亿元,从业企业数超过5000家,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创新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并与传统产业进行融合再创新,形成了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行业大数据平台、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扎实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也为上海发展大数据提供了基础支撑。

  在发展大数据的过程中,推动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是重要一环。

  与会人士表示,在互联网时代,政府仍然掌握大量城市基础数据,但已不是城市大数据的主要拥有者。从数据类型看,政府握有统计、财税、法人、人口、公共信用数据,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基础设施数据,城市物联网、传感器、监控摄像头数据;企业握有搜索、社交、购物、物流信息;个人握有图像人体数据,微信、微博、自媒体数据。

  如今,企业相关数据,除了企业用户,已逐步向其他行业乃至政府、社会共享。与会人士提出,政府在引导企业开放数据的同时,也应主动归集开放数据,建议设立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在部分领域试点向社会开放数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公开数据的开发利用,形成“政府公开数据、社会发掘价值”的数据应用生态系统。

  在培育大数据服务业态方面,政府应鼓励传统行业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行业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建立行业专业数据库;推动专业大数据研发企业依托行业数据库,提供深度数据挖掘、分析等增值服务,培育一批专业数据服务商。

  在此基础上,政府可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突破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库、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打造平等、开放的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集成水平、较强市场能力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应用提供服务。

编辑  来源:联合时报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