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NFC与iBeacon技术 一争高下

2014-10-14   来源:CCTIME飞象网   作者:CNAIDC编录   点击:100
摘要: NFC技术与iBeacon技术作为两大热门技术在移动互联网、O2O、移动支付、场景计算等领域都有着美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NFC iBeacon 移动支付

  NFC技术与iBeacon技术作为两大热门技术在移动互联网、O2O、移动支付、场景计算等领域都有着美好的应用前景。这两种技术有着很多重叠和相似的部分,有的开发者面对此两种技术会有不少疑惑。本文由SENSORO首席硬件设计师张强为您解读NFC技术和iBeacon技术的差异,让大家更清楚这些技术。

  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在13.56MHz频率运行于20厘米距离内。其传输速度有106Kbit/秒、212 Kbit/秒或者424 Kbit/秒三种。大家对NFC技术相对熟悉,那什么是iBeacon技术呢?

  iBeacon技术使用低功耗蓝牙技术(BluetoothLowEnergy,也就是通常所说的Bluetooth4.0或者Bluetooth Smart)可以创建一个信号区域。当智能手机进入该区域时,iBeacon信号会将用户的特定APP唤醒,为用户提供特定信息推送、移动支付等服务,让移动设备具有语境计算(contextual computing)能力。

  Beacon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简单三步:

  第一步:Beacon向手机通过蓝牙广播自身的唯一标识码;

  第二步:手机APP将这个标识码发往云端询问,得到场景信息;

  第三步:手机端触发某项动作。

  下表对这两种技术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对比。

NFC与iBeacon技术 一争高下

  下表对两种技术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初步对比。

NFC与iBeacon技术 一争高下

  大家对NFC实现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很便利。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电商,掌中充值,掌中视频等属于远程支付。目前支付标准不统一给相关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惑。移动支付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持续了三年多,主要是银联和中国移动两大阵营在比赛。" class="YWToolTipRFIDIOTYKT_201108" target="_blank">移动支付比较了解,那么通过iBeacon是如何实现移动支付呢?

  一种方式是标准的iBeacon广播方式,当消费者进入支付Beacon覆盖范围时(1~50米,距离可调),通过手机软件可快捷找到支付对象,进入在线支付流程。另一种方式是支付Beacon平时处于静默状态,当需要付款时才启动广播,唤醒消费者手中的APP,由消费者在自己的手机端确认付费即可。在小额消费场所将极大提高用户体验,减少排队付费、找零的时间。

  iBeacon的初衷是在室内触发某项特定事件,但也可用于实现室内定位的功能。您可以通过RSSI与距离的关系公式计算出手机与Beacon之间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距离计算公式在近距离是较为准确,当距离越远,由于电磁波的多径效应、信号干扰、人物遮挡等影响,计算得到的距离的准确度会下降。另外还可以利用三角等位、指纹算法等增加定位精度,但是需要开发者自行探索研究。SENSORO公司将陆续提供了一些开源的Demo应用和APP开发SDK,值得开发者学习下。另外,SENSORO推出的集合光线、温度、动作传感器的“云子”Beacon已经上市。

  总的看来,NFC技术在移动支付领域耕耘更早更成熟,而iBeacon技术出现更晚但更有想象空间。除了移动支付外,在室内导航、线下商场顾客感知与行为分析、实时热点统计、下一代社交网络、智能家居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空间。

编辑  来源:CCTIME飞象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