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上海用大数据缓解城市病 让城市更智能

2014-10-08   来源:中安网   作者:自动识别网   点击:50
摘要:人们在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好处时,也被“城市病”———“看病难”、“行路难”等所困扰,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类似挑战更为明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呢,大数据技术为缓解“城市病”提供了一剂良方。
关键词: 大数据

  如今,人们在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好处时,也被“城市病”———“看病难”、“行路难”等所困扰,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类似挑战更为明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呢,大数据技术为缓解“城市病”提供了一剂良方。

  让城市生活更方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书籍的风行,“大数据”概念逐渐广为人知。大数据技术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上海市交通信息中心建成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后,汇集了259项各类交通数据,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海量数据基础。在世博会期间,上海对客流量预测的平均准确率超过90%,世博会之后,交通预测机制也进入常态化。

  挂号排起长队、住院一床难求,这让大城市“看病难”饱受诟病。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用上了大数据。该中心不仅为就诊人员建立健康档案,而且档案能在市区各级医院间共享。就算你去不同医院就诊,医生也能看到你之前的检查记录。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重复检查。全市医院“一盘棋”,患者和医生都节省了大量时间。

  上海市食药监局结合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建立了多个监管应用系统。

  其中,基于移动技术的“餐饮电子化监管”系统,积累了62万余条现场实时执法记录;视频溯源体系覆盖企业已达2000多家,每日上报业务数据6万多条,从食品的生产到销售,基本做到全流程有监管,有问题可追溯。

  让城市治理更智能

  “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和社会监控的机制”,被视为城市治理的关键。那么,如何让信用成为城市的“硬通货”呢?

  得益于大数据技术,上海建立了“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基本覆盖上海138万家法人单位,以及两千多万常住人口。信用好的人,不交押金就能在图书馆借书,而坐车或地铁逃票、助学贷款不还、欠缴水电煤费用等行为,则会被纳入信用系统,甚至会影响日后向银行贷款。

  为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上海用大数据构筑“天罗地网”。目前,上海市公安局信息中心已汇集250亿条信息,日均数据增量近5000万条,包括视频监控、电子警察、治安卡口等系统产生的各类信息。

  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政府可以更全面掌握情况,决策前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上海建起“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对于廉租房等申请家庭,通过对申请对象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只要有蛛丝马迹,就能将不符合条件者拒之门外。

  在掌握经济信息方面,大数据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上海统计局建立“1号店快速消费品价格指数”,从而掌握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变动,为制定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等提供数据支撑。

编辑  来源:中安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