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普通的一块电子表,可是你轻轻一咳,步频行程全纪录、卡路里统计、心率监控、运动强度管理、睡眠分析等一系列强大的功能统统出现,甚至具有三防功能,可以防水、防尘、防震。
实际上,北京开发区做智能硬设的企业还真不少,而且正大步向前,试图抢占行业发展先机,而云基地更是在考虑设置一个智能硬件的创新中心,未来,更多的智能硬设将被标上亦庄创造。
可穿戴设备风暴来袭
所谓“可穿戴设备”,指可直接穿戴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衣服或配件上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它并不仅仅是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不同的功能。目前,可穿戴设备主要包括手表、手环、眼镜、耳机等。
以2013年为行业“元年”,国内可穿戴市场悄然“萌动”。在北京开发区,以云狐时代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行动迅速,土曼科技携带智能手环打响了北京开发区智能穿戴产业走向市场的“第一炮”。
手机铃声响了,不用再去包里狂翻一通,只要用手指轻轻划一下智能手表上的液晶显示屏,就能完成通话、查看短信。智能手表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可以同步手机的数据,包括短信、邮件、通讯录等。体检结果如何,只要通过手上的智能手环,就可以把社区体检中心的体检结果发送到大医院的终端,还可以得到专家医生给出的体检报告和膳食建议的反馈。
“目前的智能手表大都一天一充,我们却致力于改善这一弊端,制作更加安全高效,体积更小的锂电池产品,提高续航能力。”据了解,虽然北京开发区企业在智能穿戴设备上起步不早,但正在抢占新一轮的先机。
创新创业风起云涌
从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看,智能硬件行业呈现出“巨头定义”的态势———互联网“大佬”纷纷布局进入,创业企业则寻找市场缝隙,以“新”制胜。“北京开发区有基础、有条件、有实力发展智能穿戴产业。”云基地创始人、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表示,“一个企业、一个地区如果能抓住新产业的发展先机,就有机会迅速崛起。”
从产业发展环境来看,北京开发区聚集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云计算与大数据等优势产业,与智能穿戴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