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央行出“撒手锏”,对P2P可能是个机会

2014-03-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中国自动识别网   点击:69
摘要:如果银行介入,第三方支付是否在P2P领域是否就完全没有了竞争力?其实不然,银行第三方支付两者相比较,银行的强项在风控、品牌等方面,而第三方支付则在流程和费率方面更有优势。
关键词: p2p
 
 
“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个人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 央行的这个悬在第三方支付的头顶的《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意见稿,渐渐开始扑朔迷离。如果真的落实,至今尚在等待“合法身份”的P2P行业被认为凶多吉少。
 
P2P行业经过了几轮“洗牌”,其行业发展显得日趋规范,通过第三方支付作为资金的流转方做资金的托管如今已经是P2P网站平台的“标配”,

一旦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金额被做了限制,P2P行业日益扩大的规模将瞬间被压缩,然而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通过业内人士的“科普”得知,P2P平台所宣称的资金由第三方支付托管其实是种误导。通过第三方支付渠道的资金虽然是进入了第三方支付的账户,但是这个账户并非第三方支付自身的账户,而是P2P平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设立的一个大账户,而这个账户的资金流转需要经过P2P平台的授权指令后由第三方支付进行操作。
 
据介绍,按照这种流程,第三方支付无法获得P2P借贷双方在这个领域的详细数据,从而无法直接利用这个环节“劫走”用户,建立自己的P2P业务。这也暴露出了P2P平台对第三方支付的不信任。
 
在初期,P2P行业规模小而且涉及金融红线的风险,并不受银行“待见”,但是如今P2P行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并且经过几轮“洗牌”,行业自身越来越规范,银行面对第三方支付带来的互联网金融冲击已经感到了压力。
 
据悉,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已经联系了上海市信息服务行业协会金融信息专业委员会牵头的上海市网络信贷服务业企业联盟,准备“收编”P2P平台。

一旦银行愿意给P2P平台做资金托管和信用背书,对P2P行业将是一个“质的飞跃”,同时P2P平台本身或许也将进入一个“跑马圈地”的阶段。

如果银行介入,第三方支付是否在P2P领域是否就完全没有了竞争力?其实不然,银行第三方支付两者相比较,银行的强项在风控、品牌等方面,而第三方支付则在流程和费率方面更有优势。
 
而如果央行关于第三方支付限额的政策正式实施,其实也并非意味着第三方支付的全军覆没。

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其实存在着一个“银联系”,即第三方支付企业并非都是自己完成线上的清算业务,而同样是通过银联系统做清算。其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其做的业务是网银之间的直接结算,第三方支付作为渠道,不过是收个“过路费”。
 
所以,第三方支付的向下转折点或许对于P2P行业正相反。
编辑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www.cnaidc.com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