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物联网让渔民实现智能养殖

2014-01-08   来源:新华社   作者:CNAIDC.COM编录   点击:27
摘要: 据了解,水产养殖物联网监控技术是通过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综合运用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实现水质监测、环境监测、视频监测、远程控制、短信通知等功能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逢简村水产养殖户梁昆明向笔者解释物联网应用的妙处,“养殖区面积大、离家远,来回跑不方便,有了物联网技术,在家坐着也能养鱼。”计算机、手机、传感器等几个设备凑成一个物联网,让渔民实现“智能养殖”。

  据了解,水产养殖物联网监控技术是通过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综合运用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实现水质监测、环境监测、视频监测、远程控制、短信通知等功能。在水质监测过程中,技术人员在目标水域设置溶解氧、水温、盐度、PH值等传感器,对水产养殖各个阶段水质主要参数进行实时监测预警,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自动处理或短信通知相关人员。

  “以前增氧机、水泵等设备的开关时间都是凭个人经验来操作,有时候来不及调整,就会造成损失。”梁昆明说,“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后,终端手机大概每天都接到4次~5次预警短信,看看短信就知道鱼塘水质出现了什么问题,立即对症下药解决,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益。”

  物联网除了可以发现问题,还能解决问题。鱼塘中的水温、PH值、水中溶解氧等任何一个指标发生异常,该系统能自动调控水中各种指标达到正常状态。比如溶解氧的值低于4的话,说明这口鱼塘处于缺氧状态,系统可以直接指挥增氧设备自动打开,运行增氧;PH值超标RFID世界网或者不达标,系统立即通过短信进行提醒;该系统还能根据塘水的多少,直接指挥水泵自动抽排水。

  据了解,物联网监控系统在2012年已经分别在海陵村和新联村设置了一个试用点,这些试点的用户通过水产养殖监控管理平台查看实时数据,根据数据记录对监测区域实施针对性管理,从而达到“养殖不下水”的效果。

  据悉,每套物联网检测系统的安装费用约为2万元,费用主要由养殖户承担,政府也会给予相应补贴。目前,逢简村已经安装了5套系统,所检测的鱼塘面积超过100多亩。下阶段,有关部门还将在逢简村设立水产养殖知识培训基地,通过定期邀请研究所专家教授到逢简村开展培训会的形式,加强技术合作,引导村民进行合理养殖,最终让杏坛镇广大水产养殖户都能应用该系统。

编辑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CNAIDC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