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2014年物联网将与可穿戴技术融合?

2013-12-19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中国自动识别网收录   点击:48
摘要:可穿戴技术是一个丑小鸭的世界,因此惊喜随时可能发生。一些边缘技术可能会兴起并变革行业。还记得去年的Hapifork智能餐叉吗?这样的产品今年很可能仍将出现,例如智能帽子、智能鞋子和智能袖扣。

     可穿戴技术目前被认为是消费电子市场的一场公开赛。在明年1月的CES大展上,可穿戴技术将更加疯狂。2013年,市面上出现了多款可穿戴计算设备,但没有任何一款产品取得主导地位。因此业内人士预计,未来还会有来自多个领域的公司进军这一潜力巨大,但尚未得到准确定义的市场。
 

\


    那么什么是可穿戴技术?这样的命名是由于可穿戴设备通常尺寸很小,能佩戴在身上,这包括手表、手环、夹在衣服上的工具,以及眼镜。这些设备集成了传感器甚至显示屏,可以通过WiFi或蓝牙与其他设备和手机连接,接收来自其他智能设备的信息。这些设备可能用于健康或健身类应用,也可能有其他应用。


    基于2013年的市场发展,业内人士做出了以下预测:


    1.健身技术的发展


    Fitbit、耐克、Withings和Jawbone这4家公司近期正积极更新软件和手环硬件,通过支持蓝牙4.0来获得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并实现持续连接。这些公司可能会发布新产品,同时也可能有其他公司进入这一市场。
 


    在2014年的CES上,预计健身追踪技术将无所不在。相关产品成本较低,易于制造,因此很可能复制MP3播放器曾经的繁荣。尽管可能不是所有产品都很优秀,但消费电子厂商不会放弃这一机会。


    健身应用生态系统可能会更智能,更具社交元素。Fitbit、Jawbone和耐克都已经在产品的社交功能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而其他厂商也可能在这一方面进行加强。


    更多的互联设备和传感器技术将推动健康技术的发展。可穿戴心率计,例如采用Mio技术的阿迪达斯miCoachSmartRun和BasisBand已经面市。而其他一些设备预计还将集成更多传感器,摆脱单纯计步器的定位。


    2.谷歌(1069.86,-3.12,-0.29%)眼镜:第二轮发展

\


    谷歌眼镜已开启一扇大门,因此在明年的CES上我们很可能将看到多款智能眼镜、护目镜,以及现实增强头戴设备。我们已看到了其中一些产品,例如Avegant的VirtualRetinalDisplay和Vuzix的M100智能眼镜。预计这一领域还将诞生新软件、应用和硬件。OculusRift将会回归。这更多的是一款虚拟现实设备,而非真正的可穿戴移动配件。该公司获得了更多融资,并承诺将支持Android平台。


    3.智能手表2.0

\


    Pebble、三星GalaxyGear、高通(72.92,0.13,0.18%)Toq和索尼(17.25,-0.25,-1.43%)的第二款智能手表于2013年推出,这使智能手表逐渐被外界认识。然而,这些产品似乎都还欠缺火候。下一步是什么?或许2014年将是有魔力的一年,苹果(554.99,-2.51,-0.45%)公司、谷歌和微软(36.52,-0.36,-0.99%)将进一步定义这类产品,而三星和索尼将再次升级现有产品。尽管苹果公司、谷歌和微软不会出席CES,但我们仍可以预计多家手表厂商将推出更好的软件、显示屏,以及其他功能。创业公司、众筹项目,甚至一些大公司将出人意料地进军这一市场。集成多种功能的Android智能手表,例如OmateTrueSmart将吸引目光。


    4.物联网入侵可穿戴设备

\


    我们可以将其称作"智能家庭"或互联设备。物联网的概念已出现一段时间,使所有小型设备和家电都可以相互通信,并组成无缝的网络。目前并没有许多可穿戴设备可连接家用恒温器或照明系统,但这类应用将在明年CES上得到进一步展示。智能手表可以成为信息面板,提供关于家中设备的所有信息,而不仅仅只是在手表上显示通知。JawboneUp应用已在互联设备领域进行一些尝试,而更多可穿戴设备可能走上同样的发展道路。


    5.其他的惊喜

\


    可穿戴技术是一个丑小鸭的世界,因此惊喜随时可能发生。一些边缘技术可能会兴起并变革行业。还记得去年的Hapifork智能餐叉吗?这样的产品今年很可能仍将出现,例如智能帽子、智能鞋子和智能袖扣。

编辑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责任编辑:CNAIDC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