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物联网产业链引发商业模式创新

2013-12-04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作者:中国自动识别网收录   点击:18
摘要:我国处在物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并且不同行业间的"孤岛现象"严重,而各部门之间的壁垒现象也广泛存在,这就使得物联网跨行业应用在市场推广上较为困难,因此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亟待创新。只有解决商业模式,物联网才能得到实际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物联网 商业模式


\
 

    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从智能安防到智能电网,从二维码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新兴产业,物联网正四处开花,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专家指出,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相关配套的完善,在未来几年,技术与标准国产化、运营与管理体系化、产业草根化将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三大趋势。


    在物联网概念热炒之前,我国的物联网产业链已经存在,但主要以集成商为主角,运营商在其中只是管道,集成商又分布在各个行业、地域中,目前的物联网产业链基本可以理解为战国时代,同样的模式在不同的地域、行业被不同的集成商控制。


    如今,我国处在物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并且不同行业间的"孤岛现象"严重,而各部门之间的壁垒现象也广泛存在,这就使得物联网跨行业应用在市场推广上较为困难,因此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亟待创新。只有解决商业模式,物联网才能得到实际的推广应用。


    创新商业模式才是打造物联网可持续发展产业链的基本保障。就目前而言,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涉及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芯片生产商、终端生产商、系统集成商以及电信运营商等环节,而产业链各方需进入到自身环节以外开展合作甚至深度融合,才能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众所周知,物联网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的战略,从2005年开始,许多国家已纷纷开始"无处不在物联网"的发展战略。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以及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计划也纷纷出台。而我国在2009年温家宝总理到无锡考察时,更是提出了把无锡建成"感知中国"中心的规划。


    目前,物联网已深入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各个领域,融入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包括Google在内的互联网厂商、IBM、思科在内的设备制造商和方案解决商以及AT&T、Veri-zon、中移动、中国电信等在内的电信运营企业纷纷加速了物联网的战略布局,以期在未来的物联网领域取得先发优势。据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比例将达到30:1,"物联网"被认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通信业务。


    有专家指出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 :2010年之前的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主要处于闭环的行业应用阶段;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阶段,物联网与互联网走向融合;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阶段,无线传感网络得到规模应用,将进入泛在网的发展阶段。


    物联网新的发展机遇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又名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


    9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包括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措施、法律法规保障以及人才培养,可谓一应俱全,表明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历史阶段,国家已经赋予物联网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历史使命。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驱动,众多专项中,最具现实意义的也正是"应用推广专项行动".计划方案显示,到2015 年,我国将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部分领域实现规模化推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0个行动计划还在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政策扶持、法律保障、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为物联网应用及其产业化解除各种束缚,使其得以轻装上阵,迎来新一轮实质性的增长。


    该行动计划设立了各个领域从2 0 13年到2015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在顶层设计方面,我国将初步实现部门、行业、区域、军地之间的物联网发展相互协调,以及物联网应用推广、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链构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频谱资源分配等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各环节协调发展、协同推进、相互支撑的发展效应;将同步推进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争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组织中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技术研发方面,将突破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处理与智能信息管理、行业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与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技术融合发展,加快物联网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培育形成我国自主的物联网产业链,全面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核心竞争力;将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和创新载体,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产业培育与应用示范的紧密结合,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物联网在公共安全(智能安防)、交通管理(智能交通)、能源管理(智能电网)、工业生产及物流等行业市场成熟度较高,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目前我国物联网的应用虽然很多,但很多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对究竟投入进去会产生多大效应仍心存疑虑。因此都在试验,没有足够大的动作,动作也不会那么快。这就需要国家层面给出明确的政策信号,并以国家级的示范试点为带动,促进物联网应用的推广和规模化,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腾飞。


    物联网庞大的产业链已形成


    在物联网概念热炒之前,我国的物联网产业链已经存在,但主要以集成商为主角,运营商在其中只是管道,集成商又分布在各个行业、地域中,目前的物联网产业链基本可以理解为战国时代,同样的模式在不同的地域、行业被不同的集成商控制。将整体产业链按价值分类,硬件厂商的价值较小,传感器/芯片厂商加上通信模块提供商约占整体产业价值的15%左右,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管道约占整体产业价值15%,剩下70%的市场价值均由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中间件及应用商分享,而这类占产业价值大头的公司通常都集多种角色为一体,以系统集成商的角色出现。


    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 将扩大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外延,并对数据处理能力产生更高要求。物联网行业特性对传统运营和管理方式都提出了挑战,加强运营与管理的系统性将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以我国正在大力建设的"智慧城市"为例,由"数字城市"、"互联城市"发展到今天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3.0时代".传统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整个"回路"中的一个环节,而整个"回路"则构成了更大范畴的物联网。这意味着发展物联网必须贯通、整合整条产业链,将物联网的运营"体系化",提出系统性更强的解决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 ,我国的物联网企业已经获得初步发展。在"智慧城市"等大型项目的拉动下,企业将成为促进物联网技术国产化的重要力量。据了解,众多国内厂商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产品,其中不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兴、神州数码等本土企业的身影。众多本土实力企业的加入和主导,不仅有利于相关产业的整合,更将极大地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国产化。


    从产业链角度看,与当前的通信网络产业链是类似的,但是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上游新增了RFID和传感器,下游新增了物联网运营商。其中RFID和传感器是给物品贴上身份标识和赋予智能感知能力,物联网运营商是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服务提供商。物联网运营涉及的领域则更为广泛,包括智能安防、交通运输、新能源、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方面,目前物联网应用还仅仅运用于电力、交通等单独的行业和企业。

 

编辑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责任编辑:CNAIDC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