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物联网应用要攻克的五个难题

2013-10-29   来源:雷锋网   作者:CNAIDC.COM编录   点击:43
摘要:物联网应用的最终目的是提供所有相关物品的信息使其能无缝进入企业的IT系统,为企业重要决策提供依据。说白了就是一堆数据,数据的价值在短时间内很难看体现出来。

  物联网的应用成本太高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喜欢贪便宜,这一点都不假!我曾经参与了好几个物联网应用方案。前期准备、调研、规划、方案都做得不错。DEMO演示也十分成功。可是最后一核算应用成本老板就不干了。

  最简单的例子:某服装企业打算在所有服装上应用RFID电子标签。初步估算他每年要生产2000W件衣服,全国100个门店。每个衣服一个标签,一个标签的成本1.5元。这样光衣服上标签的成本就3000W了。然后每个门店配一套RFID读写设备和软件加上维护费用每个门店每年大概需要5W左右。一次让老板拿出3500W来建设这套系统基本上太难了。

  如果他只是部分建设这个系统又完全看不到整个系统能带来的效益,所以只能作罢。

  在物联网技术推广的初期电子标签贵,读写设备贵,所以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应用。而由于没有大规模的应用,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成本就很难降下来。这样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企业无法直接看到应用物联网能带来的价值

  物联网应用的最终目的是提供所有相关物品的信息使其能无缝进入企业的IT系统,为企业重要决策提供依据。说白了就是一堆数据,数据的价值在短时间内很难看体现出来。所以企业老板在看不到很明确价值的时候就不愿意冒险。大家都希望能看到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能首先用起来。看到他们的应用价值时采取追赶措施。只有少数有远见的企业能够先应用物联网技术。难道这些老板忘了快递行业顺丰是怎么成为龙头老大的?后期的追赶者永远都会慢半拍。

  技术难题

  我国一直缺乏物联网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先进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完全依赖国外技术。中国的RFID产业虽然参与企业众多,但是一片混乱,技术标准不完善。同时对RFID应用影响最大的金属环境或其他干扰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即使有办法解决成本代价也太高。

  普通RFID标签和抗金属RFID标签的价格相差数十倍。

  产业链不完善

  物联网的产业化需要芯片商、传感设备商、系统集成商、移动运营商等的通力配合。产业链的合作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而在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的背景下,物联网普及仍相当漫长。普通厂商可以解决感知层和应用层的难题,但网络传输层永远受制于移动运营商。

  政府协作

  物联网应用往往是跨行业、跨区域的,但这些行业和地域所属政府职能部门不一样,如何加强各部门的协调、互动、合作,如何打破行业、地区、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共享是一个大难题。好在目前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物联网建设。

  总之一句话:物联网在中国的应用普及任重而道远,革命刚刚开始,同志需加倍努力。

编辑  来源:雷锋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