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RFID技术在老年市场大有可为

2013-10-21   来源:国脉物联网   作者:CNAIDC.COM编录   点击:105
摘要: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年轻时代很少能够接触互联网与网络设备,所以这一代老年人基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络,如何才能够使得老年人享受到物联网社会带来的便利呢?其实这个很好解决,央视已经给大家做出了示范,只需要给老年人佩戴一个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设备,在物联网时代这个设备可以是一个RFID设备和数据储存设备,如此以来老年人也可以通过RFID设备"接入"物联网络。
关键词: RFID 物联网 老龄化

  2012年12月28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为中国老年节,标志着老年节从传统的民间节日变成国家法定节日。10月12日是全国首个老年节,从节日的确定体现出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注,其实未来中国将不得不面对中国进入老龄化的局面。我国老年人口2012年底已达1.94亿,今年将突破2亿,且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长,我国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老人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2033年将达4亿。2053年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35%。如此之多的老年人必将对社会结构与产业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老年人的"生存"危机

  中国有句常用语:"人老了,不中用了",这句话能够体现出老年人在生活日常生活中所处的真实情况。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生活变得日趋艰难,去年央视已开始重视老年问题,为老年人发放黄手链,为阿尔茨海默病正名等等活动,也在侧面证明了老年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不过随着中国互联网与物联网网络建设的完善,RFID技术的进步,将能够为老年人保障生命安全和生活便利,物联网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携带RFID设备老人也能成为物联网中的一环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年轻时代很少能够接触互联网与网络设备,所以这一代老年人基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与互联网络,如何才能够使得老年人享受到物联网社会带来的便利呢?其实这个很好解决,央视已经给大家做出了示范,只需要给老年人佩戴一个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设备,在物联网时代这个设备可以是一个RFID设备和数据储存设备,如此以来老年人也可以通过RFID设备"接入"物联网络。

  笔者所称的RFID设备泛指具有这类特性的一些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是一个小小的芯片,也可以是一个智能的对讲机,甚至可以是一台便携式电脑,只要根据所需功能定制即可。老年人能够接入网络之后如何才能够使用网络设备呢?这些设备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

  老人迷路之后设备一键求救

  影视节目中常常会描述老年人走失和迷路还不知道住址的情况,这些老年人往往在外无人照料,甚至沦为乞丐,对老年人的生存将带来严峻的挑战。老人就像小孩子一样,对道路的认知能力显然不如年轻人,老年人一旦在外走失或者是迷路,该怎么办呢?其实央视去年活动中给老年人送出的黄色手环就有防丢失的功能。黄色手环上写清楚了老年人的家庭住址,监护人联系电话等等,这方便周围的好心人帮助老人回家。此环虽好,但是还是需要求助他人,如果给老年人佩戴一个能够联网的RFID,老人可以通过设备通知家人,家人还可以对到设备进行定位,快速找到老人。如此一来,老人不管身处何地,只要设备还在身上,就能够被找到。

  资料存芯片就医更便捷

  之前有人热议,老人躺在地上,我们是扶还是不扶?估计好心人都会不顾一切去扶起老人,老人倒地肯定是由于什么疾病,送医院之后如果医生不知道老人是什么病情就需要做各项的检查,血型、CT、X光什么的可能免不了,但是救人是分秒必争的事情,不能够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对以往病历的检查之上。老人要是能够有一个随身携带的病历将对医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也为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RFID设备能够将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记录在内部的芯片当中,就好像第二代身份证中间的内置芯片一样,记录着老人的病情,医生通过扫一扫设备就能够知晓老人病情,生命就有了更多的保障。

  RFID的更多功能

  实际上老人使用RFID设备不仅仅能够实现以上说的两种功能,其实还可以在安防上提供便利,忘记带钥匙可能年轻人都会时常发生,老年人忘带的几率可能会更加的高,有了RFID设备可以不用带钥匙也可以开门;老人身体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个疾病非常常见,这些疾病需要日常的监测与治疗,老人有了这些设备不仅能够监测身体的数据,还可以通过数据的沟通与网上的医生取得联系,这样一来医生也能够监测老人的病情。物联网设备的功能还在不断完善,未来将有更多的功能为帮助老年人而开发出来。

编辑  来源:国脉物联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