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城市,无疑是打造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城市化升级版的应有之义。株洲云龙示范区以“示范”驱动,激情点亮生态城市智慧未来。
朝着“基础设施完善、应用水平领先、智慧产业集群发展、生产生活低碳生态”的智慧城市试点城区创建目标,云龙迈出了铿锵稳重的脚步。
一
对照与国家住建部及省住建厅签订的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的要求,云龙正在全面扎实推进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及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能源、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物流、智慧产业、智慧旅游等13项主要智慧项目建设。
9月26日,一个使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在2013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第六届湘商大会上,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桑迪·古普达代表微软公司美国总部,与株洲签订“微软株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微软公司在中国中部地区签订的首个项目。根据协议,微软公司将在云龙示范区重点打造集IT学院及软件产业园等于一体的微软创新中心。
桑迪·古普达表示,他的团队计划提供云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同时,微软公司还将通过和其他IT企业合作,在湖南共同开发培养本土IT专业人才,从而帮助株洲打造中国中部最“智慧”的城市。对云龙而言,有微软公司作后盾,实现目标胜券在握。
二
从“两型”社会,到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无不切合人类未来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景,目的只有一个,让人们尽享未来城市便利的生活、发展的红利,并与城乡环境和谐相处。因为这个目标,云龙新城定会谱写出全新的城市建设篇章。
专家分析说,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作为一种成功的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载体,是能有效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协同效应的工业化产业发展模式,具有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尤其是在解决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安全隐患、矛盾突出、资源不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制约因素上,意义重大。
对此,云龙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蔡典维有感而发:这正可以提升生态云龙所肩负的国家“两型社会”实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株洲市产业升级引领区3大示范功能,通过“示范”驱动,有效保护原生态,积极建设生态智慧城市。
三
方圆13.9平方公里大的株洲职教大学城,可谓云龙生态城市智慧未来的神经中枢。
职教城从2009年动工兴建之日起,就以“两型”榜样、生态名片、智慧象征、发展引擎为目标。为此,职教城通过突出教育、研发、服务、居住4大主题功能,正在建设一流的“数字城区”与创新科技园及软件科技园,而院校及园区之间则让位于乡村居民安置小区和城市高档商住楼盘开发建设,使之成为一座充满智慧和活力的低碳创新之城。预计到2020年,这里将聚集25万城区人口。
在职教城信息化建设之路上,目前正在启动建设的占地700多亩的职教城智慧广场尤其引人注目。广场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之父”何镜堂院士设计,汇集株洲市图书馆、科技馆及智慧大厦3大标志性建筑,中轴线上宽阔的智慧大道横跨穿城而过的龙母河,与云龙大道交汇后向南伸展,形成云龙智慧城市的核心共享区。
届时,这里也将是我国中部地区“智慧汇流、数码山水”的首善之区。下沉的“智慧之谷”与高耸的“建筑之山”相得益彰,凸显出“天人合一”的一城意蕴,令人胸壑顿开。
四
坚持智慧城市与生态城市同步发展,集成展示“两型”建设升级成果。云龙在充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基础上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平台由公共设施、支撑数据、运维管理服务系统及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时空信息承载服务系统等7大系统组成,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应用和数据共享。
为抢占“两型”产业智慧链云高端,云龙已策划包装重大开发项目130多个,总投资在2000亿元以上,主要包括北部云峰湖文化旅游主题园及国际社区和体育公园等;中部云龙湖中央商务区、总部经济园、数码基地、园博园、智慧信息产业园、生态EBD、临空现代物流园等;南部磐龙湖株洲职教大学城、磐龙生态社区等。其中,华强和职教城是株洲市重点建设的两个100亿工程。
云龙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刘玉平告诉记者,力争到2017年,云龙基本实现“4288”目标,即铺开40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年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GDP超过8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实现城区开发面积、财政收入、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在全省率先实现“两型梦”、“小康梦”和“现代化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