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质监局“标准进万家”走进甘井子区周水子街道亿达社区,发放《标准与生活实用手册》,对居民进行标准化知识咨询服务。市质监局的技术人员现场解读了商品条码、食品标签,介绍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珠宝、室内空气质量等检测标准,并依据标准对群众带来的珠宝、血压计等进行现场检测。
条形码本身不具备防伪功能
现在用智能手机下载专用软件,可以轻松读取条形码信息,消费者据此可以查询到产品名称、生产厂商等信息,据此判断商品真伪。“通过看商品条形码可以知道原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吗?”一位经常网购的居民问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解释称,条形码本身并不具有防伪功能。商品条形码一般在零售、物流、仓储等流通领域应用较多,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库存、提高结算准确率。所以,消费者根据商品条码来判断产品的真伪是不科学的。
单凭条形码无法判断产品的原产地
有的消费者在购物时,根据条形码来判断产品的原产地,认为条形码前三位数字为690~695的产品,就是国产产品,其他的则判定为进口产品。技术人员表示,这也是一种消费误区。商品条形码的前2~3位数字叫前缀码,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分配给不同国家(或地区)编码组织的代码。前缀码并不代表产品的原产地,只能说明分配和管理有关商品条码的国家(或地区)编码组织。因此,简单依据商品条形码来判断产品原产地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技术人员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条形码为450打头的产品,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将450分配给日本,并不代表印刷该条形码的产品为日本生产,而只能说明分配和管理该条形码的是日本的编码组织。而690~695打头的是中国的条形码,这表示管理该条形码的是中国的编码组织(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而并不代表印刷该条形码的产品是中国生产的。
据了解,9月22日~27日,全市还将开展“标准进万家”集中行动周活动,集中力量推进标准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场、进企业、进乡村,宣传标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