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移动支付市场火爆 手机刷卡器产品风生水起

2013-09-27   来源:TechWeb   点击:33
摘要: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从2012年起,拉卡拉、快钱、钱袋宝、盒子支付和乐刷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陆续推出手机刷卡器产品,欲通过“拇指+水泥”的方式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以至于新浪和银联也赶着抢滩登陆。
 从9月初在京启幕的2013中国国际金融展上不难看出,更便捷,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正无所不在的触及到人们的生活碎片中来,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业态正在给我国金融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移动支付更是成为了焦点中的焦点,随着去年底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的正式颁布,以及移动支付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正在逐步清晰化,“如果说2012年是移动支付发展的元年,那么2013年将是在标准引导下的一个‘规范实施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李晓枫指出。可以看到,移动支付产业正在第一轮井喷后迎来洗牌,投机的屌丝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以通联支付、快钱、乐富支付等一批具备雄厚技术和资本实力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在逐渐确立各自所在细分市场中的寡头地位。

移动支付标准确立 加速行业首轮洗牌

易观智库预计,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13.92万亿元,互联网支付注册账户规模达到13.78亿,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7123亿元,移动支付注册账户规模将达3.5亿,年增长率达85%。

而随着2012年底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的明确,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也进入产业链落地阶段,金融IC卡逐渐普及更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今年以来,移动POS机进入安装高峰期,其需求量的快速增长让人侧目。“2011-2012年间,乐富支付通过快速拓展线下pos收单市场,已完成了对北京、浙江、福建、广东等一线省市的业务布局,并以点带面辐射全国市场,随着技术规范,产业洗牌,格局明朗化,预计今年乐富支付在pos收单市场的交易规模会得到更大幅度提升。”业内分析人士指出。

据了解,目前,乐富支付已涵盖电话拨号、无线等多种机型的丰富POS产品,诸多合作伙伴均谈到:“选择乐富支付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其产品的创新和落地性,另一方面则在于其出众的全程服务保障力。乐富POS产品提供了专业的服务平台,可帮助中小微企业实时快捷地对账及查询;同时,其高效的安装服务能力也是同类服务商所不及的,从而让商户可在最短时间内产生利润,通过快速的资金结算能力,实现了资金运转无延迟。更重要的是,乐富拥有专业化的客服体系,可有效保障了后期维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中小微用户清除隐患。”
手机刷卡器

手机刷卡器抢滩登陆 乐富支付映射“寡头形态”

而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从2012年起,拉卡拉、快钱、钱袋宝、盒子支付和乐刷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陆续推出手机刷卡器产品,欲通过“拇指+水泥”的方式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以至于新浪和银联也赶着抢滩登陆。然而以拉卡拉为例,虽然市场做得风生水起,但盈利状况却不容乐观,发展模式单一,融资仍然是其最核心的生命线。对此,乐富支付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支付牌照的发放,第三方支付行业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各家支付企业纷纷开始多业务布局,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等众多业务开始互为补充,移动支付未来发展的趋势将是泛化、融合、安全和创新。”

据业内人士透露,近期,乐富支付又将发布一款重磅产品,其目标似乎也指向了如火如荼的手机刷卡器市场。该产品只要插入智能手机音频孔建立连接后,在网上支付页面下订单后选择支付功能按钮,就能使用信用卡、银行卡直接刷卡支付。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是IOS和安卓系统均可支持。

但是,也必须看到,对于当下林林总总的手机刷卡器来说,其本身也存在着很强的同质性。“手机刷卡器业务的竞争关键在于后台系统的完善程度,这决定着产品应用功能给用户带去支付体验的良莠,乐富即将推出的手机刷卡器先期将重点满足移动收款和远程支付两类需求,在现场移动收款的情况下,商户收银员将其插到手机上,就能让用户在手机上下单和刷卡消费。未来,基于乐富支付强大的系统扩展性,还会逐渐将服务延伸至个人和企业的理财、营销等全链条。”乐富支付相关负责人表示。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新的支付方式的不断出现,以及用户支付体验的不断完善,手机刷卡器的市场空间一定会被其他方式分流,不过因为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单一的支付方式注定无法满足其多元化的需求,因此,手机刷卡器的生存空间将长期存在。而从乐富支付的发展战略也不难看出,手机刷卡器只是其在移动支付创新举措中迈出的一小步,在未来,立足支付的一站式生活理财、商务管理、企业营销,或将是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寡头形态。
编辑  来源:TechWeb  责任编辑:CNAIDC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