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云加端物联网医学入驻青浦

2013-08-13   来源:人民网   作者:CNAIDC采录   点击:147
摘要:通过手机云加端物联网,对各慢病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以及规范化治疗,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及相关医疗费用。

物联网医学”就是把多种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医疗行业的设备中,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医院、病人与医疗设备的整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这种全新诊治模式通过物联网医学技术,由一家三级医院牵头,联合若干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物联网医学联盟”,开展对患者的早期诊断以及经过治疗后的跟踪、监控管理,从而将市民“病发后到医院”的被动就医模式改为“及早预警和及早主动治疗”的现代医学模式。

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癌等)发病率高,严重威胁着病人的健康。为了更好地对这些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改善大型医院患者就医难的状况,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白春学教授,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物联网医学平台,在世界上首先提出“移动云加端物联网医学”,获得7项专利,待批准专利10余项。通过这一新技术,使病人在社区即可云联知名专家,在物联网终端享现代医疗治疗,解决慢性呼吸性疾病诊治和管理的高技术难题。这一新的医学模式不但具有“概念创新、学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科学价值,还有“医疗模式创新”的实用价值,可以减少门诊复诊率,增加门诊量,适合新的医保政策。

2012年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青浦云加端物联网医学中心实验室”正式成立。该实验室整合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呼吸科的医疗和科研资源建立而成。由中山和青浦医院专家带领社区医师通过移动云加端物联网医学技术及早诊断和共同管理病人,使病人到了所在社区治疗即等于到了中心医院,既减少大医院人满为患,又为社区医师解决了一些慢性病诊治和管理的高技术难题。

实验室主要工作任务是建立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规范化诊治的示范社区,制定相关疾病的社区危险因素干预、早期识别、疾病严重程度分类及转诊标准等,并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建立患者电子档案、各种慢病的指南、康复治疗、转诊指南、电子档案的管理;建立各种慢病俱乐部,定期对患者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并通过基于手机的云加端物联网医学实现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的早期干预及规范化治疗:培训和建立物联网医学中心与社区医疗机构的呼吸系统慢病分级防治人才队伍,通过手机云加端物联网,对各慢病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以及规范化治疗,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消耗及相关医疗费用。

 

作为试点单位,目前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已和青浦区金泽卫生服务中心、香花桥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共建关系,以后此种医学模式可能向全区、乃至全市、全国推广。实验室现已完成设备调试、专业研究人员配备和实验室管理、操作规范制定等一系列工作,处于试运行阶段。随着电子医学兴起、无线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新生的物联网医学将渐渐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借助物联网可以把慢病管理推向社区和家庭,利用三级医院的技术平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既缓解了三级医院的就诊压力,也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是远程医学的重要补充,并克服了远程医学不能随时随地传递信息的缺点。物联网医学的发展,将可能改变未来社会的就医模式,使慢性病真正在社区得到有效的管理。

编辑  来源:人民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