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安防行业侵权屡见不鲜 知识产权保护成难题

2013-05-25   点击:28

 

知识产权保护为何如此之难?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核心技术无疑是企业最主要的竞争力,依靠科技发展的安防行业更不例外。随着行业的激烈竞争,很多企业积极投身研发,希望通过专利掌握市场发展先机,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纠纷也接踵而至。近年来,专利侵权的案件在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且在这些案件里,原告败诉的比例还比较大。到底什么原因使专利侵权像顽疾般难以治愈?

首先是专利的稳定性问题。因专利采用审查制度,有些专利权的有效性、稳定性不高,存在被宣告无效的可能性。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被宣告无效的可能性比商标权被撤消的可能性要大。所以一旦权利丧失,维权时必然不能够胜诉。对专利权的有效性要请专利律师通过全面的检索、详细的分析来评估。这里要注意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权人出具的实用新型检索报告,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专利权有效的依据。

其次是一些企业使用自由公知技术抗辩,这使得部分原告难以胜诉。

第三就是原告诉讼的盲目性大,诉前原告对双方技术特征缺乏认真、科学的对比,只是凭印象、感觉,就断定侵权,随着诉讼的深入,双方证据的展开,被控产品与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的区别就明显了,因此无法胜诉。这就要求企业在专利权有较强的有效性的情况下,要根据专利侵权的理论和专利侵权的判定方法对被指控侵权的产品或方法是否会构成侵权作详细的分析。经过分析,侵权成立可能性较大的情况下专利权人才能启动诉讼程序。

最后是代理人的选择问题。专利诉讼需要专业律师,但随着专利诉讼案的增多,一些缺乏专利知识、专利诉讼技巧和技术背景的代理人,有可能在诉讼请求及范围、取证与举证、启动无效程序、使用先用权和自由公知技术抗辩、等同原则适用等方面常常出现重大失误,造成败诉。

专利的有效性、稳定性问题,原告的盲目诉讼以及代理人的选择等都是专利侵权难以胜诉的原因,对于企业来讲,想要进行专利保护,规避以上问题的同时,增强法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中小企业如何维权?

针对专利侵权案,海康聘请了7位专业律师,花费数百万元,最终以侵权厂商赔偿海康威视公司250万人民币调解结案。对于安防行业来讲,海康只有一个,能花费数百万进行诉讼的企业更是寥寥可数。中小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主力军,维权之路似乎没那么便捷与顺畅,没有法律顾问,但企业可以从日常管理中进行规范,增强法律意识。

1、完善细化合同条例

对于很多合同纠纷,比如产品质量问题,可能是后期安装施工问题,但客户以此为借口,认为是产品质量问题,据此拖欠货款或拒付货款,对此,企业百口难辩。安防产品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在签订合同时,企业可以细化合同内容,例如在怎样的环境下,画面才会达到一定的效果,以及细化检验标准等。

2、时刻保持“证据”意识

安防行业从事很久的一位律师谈到针对行业的侵权行为,企业只有时刻保持证据意识才能有效保护自己。俗话说“铁证如山”,法律更是主张“谁起诉,谁举证”的原则。中小企业的代表尤其要有证据意识,有了证据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企业家可以先“小人后君子”,而不要“先君子后小人”,这样吃亏的只有企业。

编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