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车联网更大的意义在于造福社会民众

2013-04-23   来源:CN自动识别网摘录   点击:230
摘要:车联网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通过碰撞预警、电子路牌、红绿灯警告、网上车辆诊断、道路湿滑检测为司机提供即时警告,提高驾驶的安全性,为民众的人身安全多添一重保障;通过城市交通管理、交通拥塞检测、路径规划、公路收费、公共交通管理,改善人们的出行效率,为缓解交通拥堵出一份力;为人们提供餐厅、拼车、社交网络等娱乐与生活信息,提高民众生活的便捷性和娱乐性,当然,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为商家们开辟了新的商机

手机刷卡、远程控制、智能家居……物联网已经在当代中国落地,由抽象的概念化作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应用,渗透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领域,车联网在交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引发的市场商机也受到越来越多广泛的关注。

研究机构最新报告显示,车联网市场2013年预计将达到218.2亿美元。在巨大商机的诱惑下,硬件厂商、电信运营商以及各大手机厂商都纷纷发力车联网,在促进产业繁荣的同时,也将智慧交通的魅力充分释放。

车联网市场“钱”景无限

所谓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本质上而言,车联网只是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一个具体应用。在这个“以车代步”的时代,车联网对改善人们的生活具有真正切实的意义,这也是其相关产业得以蓬勃兴起并逐步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原因。

根据Visiongain最新所发行的联网汽车市场预测报告书显示,2013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18.2亿美元。显然,车联网已经成为物联网领域一个巨大的金矿。

中国在车联网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ABI Research公司的研究,随着车内连接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在过去十年中,车载电子设备的普及率几乎增加了一倍。从2005年至今,中国车联网用户数已从5万增长至50万户,而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为1000万户,占彼时汽车用户总数的将近10%。

车联网更大的意义在于造福社会民众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车联网在改善交通、造福民众方面的意义不言而喻。正因此,车联网在政策层面也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政府部门更是加大了对车联网的产业扶持、引导和协调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对车联网的产业规划,构建总体思路及框架,在重大专项方面通过财政方式引导产业科研规划方向。

此外,还有消息称,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开放、安全、可信的车联网协作平台,积极协调和制定车联网相关标准体系。这意味着,作为物联网的一项应用,车联网无论在市场潜力以及政策方面可谓多方利好,迎来黄金发展机遇。

车联网打造智能交通造福民生

在企业眼中,车联网市场或许只意味着滚滚而来的商机。但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讲,车联网更大的意义在于打造智能交通,造福社会民众。

车联网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通过碰撞预警、电子路牌、红绿灯警告、网上车辆诊断、道路湿滑检测为司机提供即时警告,提高驾驶的安全性,为民众的人身安全多添一重保障;通过城市交通管理、交通拥塞检测、路径规划、公路收费、公共交通管理,改善人们的出行效率,为缓解交通拥堵出一份力;为人们提供餐厅、拼车、社交网络等娱乐与生活信息,提高民众生活的便捷性和娱乐性,当然,巨大的市场空间也为商家们开辟了新的商机。

分析认为,未来车联网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方面以语音输出入与车载终端互动的方式依然是车载终端发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导航技术将更加直观易用,传统的静态导航将逐渐被动态导航所取代,3D导航、实景导航和在线化方式都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这也对导航地图厂商提出了更明确的产品要求。

尽管前景良好,意义重大,但我国车联网市场的发展远未成熟。缺乏明确的商业模式,厂商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产业链各方各自为政,没有明确的分工模式;缺乏明确的行业的标准与制度,行业不够规范。因此,要想完全激发出车联网市场的潜能,产业链各方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编辑  来源:CN自动识别网摘录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