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资讯 » 正文

物联网技术打造质量监管新模式带来新智慧

2013-04-17   点击:15
摘要:物联网产业本身是由RFID(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IPv6(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个基础产业构成。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物品的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传感器则负责采集环境的温度、湿度、压力等模拟量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或有线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物联网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据悉,国家将在2020年之前投入3.86万亿元资金用于物联网的研发。这对于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知晓物联网一词的时间并不太长。很多人对物联网与质量管理、物联网与标准计量的关系更是闻所未闻。物联网将给质量监管带来什么?标准、计量、特种设备、食品安全怎样影响着物联网,又怎么样被物联网所影响?
    物联网——打造质量监管新模式
   “物联网产业本身是由RFID(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IPv6(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个基础产业构成。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物品的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传感器则负责采集环境的温度、湿度、压力等模拟量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或有线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在这样的网络里,所有产品的质量追溯都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有专家预测,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通信网络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有望在10年内大规模普及,发展成为一条上万亿元规模的完整产业链。
    物联网用途广泛,涉及智慧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工业监测等多个领域。其中,对于质量追溯、质量控制以及质量监管,也将获得无穷的“智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有了物联网,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及时获取供需信息,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将更加精准;有了物联网,不论是生产线上的原材料,还是走出厂门的制成品,企业都可以追踪,品牌保护、品质控制可以随时随地;有了物联网,老百姓餐桌上食品的信息随时可以查询,食品安全有了保证,明明白白消费成为现实。
    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够促进产品追溯的实施及追溯系统的建立,产品追溯的实施及追溯系统的建立,也成为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局部应用。各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如同物联网中的各个子系统,通过统一的编码互联即可相互传递信息,实现物与物的通讯。
    目前,有关物联网在质量追溯方面的应用似乎呈现出燎原之势。如在山东省,目前已建立了初具规模的RFID物联网项目——基于RFID的特种设备动态管理平台。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则已经建立了数十个产品安全追溯示范系统,涉及蔬菜、瓜果、畜牧、海产品、特种设备、医疗器械、服装、建材等多个领域。
    物联网的发展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分阶段逐步实现,这已在国内外达成共识。纵观全球物联网的发展,可以说目前的物联网以EPC(电子产品编码)和全球统一标识系统为基础,以RFID为主要技术手段,主要应用在发展比较成熟、需求较为紧迫的国际贸易与物流供应链领域。
    作为质量监管部门,一方面应当充分利用物联网这一新技术在质量追溯、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管方面带来的新“智慧”,用物联网的手段提升质量管控能力,无论是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还是其他的产品质量监管,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则需要发挥自身职能,为物联网的建设质量保驾护航,无论是物联网建设所需的编码、电子标签、RFID工具还是传感设备等,必须保证质量才有高品质的物联网诞生。
编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