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应该先有粤通卡和电子标签,还是该先有ETC通道?这个类似“鸡与蛋”千古难题的问题昨天摊在“问政”的市政协委员邓佑满与市交委官员的面前。 邓佑满是新委员,身兼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这次,他第一个坐在广州市交委的“摊位”前。他建议在高速路推广使用粤通卡和电子标签,增设ETC通道;减少人工收费,提高收费效率,缓解收费站车辆拥堵状况。 粤通卡(记账卡)是省政府指定的全省公路联网收费专用非现金缴费卡,用户通过高速公路缴费站时,暂时不用交费,电脑记录通行情况,省联合收费公司每月汇总通行费用,通过银行账户直接扣除。那么,何为ETC呢?据介绍,它是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与在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讯,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不需停车而能缴纳路桥费的方式。 邓佑满说,目前广州市内比较大的收费站才有一条ETC通道,有些地方的收费口根本没有ETC通道。而现在发行的粤通卡,仍然靠人工递卡、刷卡通行,这跟人工交现金没太大区别,通行效率低。因此建议将粤通卡与电子标签捆绑,实现不停车就能收费。 广州市交委有关官员答复说:邓委员的建议是交通系统努力的方向。但粤通卡的使用是省里在管,全省公路联网也是由省里统一部署。目前,在大的收费口已设了一条军警车道,而使用粤通卡的车主不太多,再多开一条ETC通道,必然会减少人工收费通道,造成没有粤通卡或电子标签的车辆堵塞。 邓佑满对市交委的答复表示“言之有理”,但他再次献计:正是因为没太多人愿意使用粤通卡,那就出台优惠措施,比如给持粤通卡通行的车辆打九五折收费。再有,就是将军警车道与ETC通道合并,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识别不同性质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