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 设为主页 | 随便看看
普通会员

深圳市丰泰瑞达实业有限公司

RFID解决方案/RFID门票/RFID物流/健康卡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管...

产品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邹微微
  • 电话:0755-83734185
  • 邮件:marketftrd@163.com
  • 传真:0755-83734195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产业将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方向
新闻中心
物联网产业将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方向
发布时间:2011-06-21        浏览次数:800        返回列表

 

RFID应用解决方案专家-丰泰瑞达实业有限公司

我国物联网应用初创待发

白皮书指出,我国物联网应用总体上处于发展初期,许多领域积极开展了物联网的应用探索与试点,但在应用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已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和示范项目,在电网、交通、物流、智能家居、节能环保、工业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精细农牧业、金融服务业、公共安全等领域取得了初步进展。

工业领域,物联网可以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工艺优化、设备监控管理以及能耗控制等各个环节,目前在钢铁、石化、汽车制造业有一定应用。此外,在矿井安全领域的应用也在试点当中。电网领域,2009年国家电网公布了智能电网发展计划,智能变电站、配网自动化、智能用电、智能调度等示范工程先后启动。

白皮书指出,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传感器、 RFID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及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集成服务等产业虽已有较大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尚在起步。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白皮书指出,物联网发展的战略机遇推动了我国在不同技术领域的全面提升。我国在传感器、RFID、网络和通信、智能计算、信息处理等领域的技术研究能力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是由于信息产业长期的基础性瓶颈和大型应用系统综合集成能力薄弱,我国在物联网核心技术上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技术领域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大部分技术领域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以跟随为主,处在产业链低端。

我国企业基本掌握了低端传感器研发的技术,但高端传感器和新型传感器的部分核心技术仍然未掌握。我国仅有组件式传感器的通用标准,新型传感器标准基本为空白。传感器在高精度、高敏感度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应用的高端方面差距大,中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100%从国外进口,90%芯片依赖国外。

识别技术方面,我国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接口协议标准和自主可控的标签芯片和读写器芯片,标签制造技术有待提高,封装技术基本成熟,RFID中间件技术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标签打印机和贴标机领域,目前基本上被国外垄断。

我国仪器仪表业部分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但同国际相比,总体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上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物联网发展所需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仪器仪表尚在起步,未来将随着物联网应用发展而向高端制造转型。

未来趋势:规模化、协同化、智能化

白皮书指出,未来,全球物联网将朝着规模化、协同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以物联网应用带动物联网产业将是全球各国的主要发展方向。

规模化发展:随着世界各国对物联网技术、标准和应用的不断推进,物联网在各行业领域中的规模将逐步扩大,尤其是一些政府推动的国家性项目,如美国智能电网、日本i-Japan、韩国物联网先导应用工程等,将吸引大批有实力的企业进入物联网领域,大大推进物联网应用进程,为扩大物联网产业规模产生巨大作用。

协同化发展:随着产业和标准的不断完善,物联网将朝协同化方向发展,形成不同物体间、不同企业间、不同行业乃至不同地区或国家间的物联网信息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应用模式从闭环走向开环,最终形成可服务于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全球化物联网应用体系。

协同化发展:随着产业和标准的不断完善,物联网将朝协同化方向发展,形成不同物体间、不同企业间、不同行业乃至不同地区或国家间的物联网信息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应用模式从闭环走向开环,最终形成可服务于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全球化物联网应用体系。

智能化发展:物联网将从目前简单的物体识别和信息采集,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实时感知、网络交互和应用平台可控可用,实现信息在真实世界和虚拟空间之间的智能化流动。

白皮书指出,结合本国优势、优先发展重点行业应用以带动物联网产业:物联网仍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产业支撑力度不足,行业需求需要引导,距离成熟应用还需要多年的培育和扶持,发展还需要各国政府通过政策加以引导和扶持,因此未来几年各国将结合本国的优势产业,确定重点发展物联网应用的行业领域,尤其是电力、交通、物流等战略性基础设施以及能够大幅度促进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将成为物联网规模发展的主要应用领域。


大规模应用尚不具备条件

白皮书指出,我国面临物联网技术创新突破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产业方面,物联网应用将带动传感器、RFID、仪器仪表等物联网相关产业向中高端的转型升级,创造出M2M、应用基础设施服务、行业物联网应用服务等新业态、新市场,同时也将给软件和集成服务、智能处理服务、通信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带来巨大的扩展空间,并为培育我国物联网企业群体、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综合基础服务能力的龙头企业创造良好条件。

白皮书也指出,全球范围内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条件尚不具备。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未形成实现物联网大规模应用所需的条件和市场,存在三方面大的制约:一是物联网大多数领域的核心技术尚在发展中,距产业化应用有较大距离,特别是传感器网络,基本不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条件。二是从物联网核心架构到各层的技术体制与产品接口大多未实现标准化,物联网行业应用的标准化也处于初级阶段,难以实现低成本的应用普及和规模扩张。三是技术和产业化的发展不足又导致物联网应用成本很高,从产品、技术、网络到解决方案都缺乏足够的经济性,加之物联网本身所具备的应用跨度大、需求长尾化、产业分散度高、产业链长和技术集成性高的特点,从经济成本到时间成本都难以短时间内大规模启动市场。

与此同时,我国物联网产业能力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我国物联网发展起步时间差距不大,但技术产业差距不容乐观。虽已初步形成涵盖主要门类的产业体系,但规模化产业能力不足,核心技术不强,大部分领域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处在产业链低端,尤以感知和智能处理产业差距显着。核心根源在于信息产业长期的基础性瓶颈和大系统综合集成能力的缺乏。核心芯片、基础性系统、基础性架构依赖国外的情况在物联网相关领域更趋突出,如中高端传感器基本依赖进口,智能电网核心芯片几乎全是国外产品,智能处理和云计算的基础架构均由发达国家主导。一直以来,我国缺乏能实现从硬件、软件、网络、平台、应用和业务流程端到端大系统综合集成的企业,这一矛盾在重要行业和智能城市的高端物联网应用中将更为尖锐。此外,我国物联网相关企业整体上能力偏弱,如95%传感器和90%仪表企业为中小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