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外企业历史,哪一个成功企业不是在与自身的病态抗争中完善与成长起来的呢?现在大多数中国企业极为缺乏对自身病态的认识或认识不足,也就无法更好地去诊治这些病症,解决造成这些病症的本质问题。这可能就是中国企业难以成熟,极易短命夭折的一大原因吧!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跟人一样是有机生命体,从幼稚、病态走向成熟和健康,需要从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和完善自我开始的。笔者从企业诊断的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了身边一些病态企业存在的十大病症,以及解除这些病症需要更新的观念、思路、方法和相关知识等,供企业及相关人士参考,启发企业更好的认识自我、改造自我,使自身得以成熟、健康和发展壮大。
一、观念病:经营观念滞后守旧,随意抄袭,管理错位
目前中国企业的观念病症,突出表现为三怕,即怕变化,怕竞争,怕合作。中国步入市场经济历时十年,但众多企业普遍没有实现经营观念的彻底转变。观念转变就意味着要适应变化、敢于竞争和积极合作。
我们过去的文化是农业文化,其特点是小农经济,其思想和意识极大影响和束缚着我们的经营观念。“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我们害怕变化,过去的观念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固定的舒适区域,使我们进行企业经营时形成了一种顽固的、缺乏变化的习惯性行为。企业最难改变的是什么呢?就是多年来所形成的习惯性行为。汽车工业几十年单一款式,黑白蓝灰服饰几十年的单调色彩,企业管理几十年行政化单一模式,行业结构几十年不变而极为老化等等,这些都是观念固化所形成的习惯性行为,是极为有害的,直接阻碍着我们企业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发展步伐。世上有三种人,先知先觉者,后知后觉者和不知不觉者,我们有太多的不知不觉者,所以中国才有拿破仑的“睡狮”之称,鲁迅先生才会有《呐喊》之著。
当今中国企业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规范化发展的需要,不能及时改变自身,把握好企业发展阶段的机会和挑战,致使在实施管理、发展壮大中运行错位,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我们害怕竞争,缺乏强烈的进取精神。中国人,多是柏杨先生笔下“面子精”,不会撕破脸皮跟“兄弟”单位去争市场,更不会用残酷的手段置对方于死地,因为那不符合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目前企业都大喊竞争激烈,却又只陷入低层次的竞争,即价格和数量的竞争(竞争从低到高有三个层次:价格和数量的竞争层次;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层次;设计和谋划的竞争层次),人们感觉市场竞争很激烈,而又有那么多企业还能活下去,因为我们潜意识里想回避竞争,在企业竞争上也没有什么招术,我们的生活中、社会上缺乏真正竞争的商业氛围。
企业规模小,产业分散是其中国企业界的一大“景观”,如中国汽车工业生产线是世界各国汽车生产线的总和还要多,这虽然跟地方保护主义有直接关系,但与中国人骨子里善良、友好,怕竞争,不会竞争有直接原因。真正的市场经济,应该是极其残酷的,不会充满和平、温馨,商场如战场,时刻充满着硝烟和血腥,可在我们的中国企业之间严重缺乏真正激烈的竞争手段和严谨的自我保护措施。
我们害怕合作,因为农业文化的特点是自然经济,面对目前的规模经济,我们的多数企业感到茫然,不愿合作,也不会合作,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是条虫。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学习经营之道,做精明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