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回答都没法自圆其说。你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产品,还要让消费者相信,要让经销商卖,这不是可笑吗?面对进口酒的竞争,国产大牌不是在树立自己的形象,而是为他人做嫁衣,在自毁长城。我再经销你们的产品,我不成傻子了吗?”
“是,是,是……”两个业务员对这番话无可辩驳,只能苦苦地连声说是。
面对客户宿怨缺乏应对而沉默
但是他们试图想从品牌上找理由,结果朋友比他们更有发言权。
他说:“同为国产酒的知名品牌,你看看长城、张裕已经把你们拉下一大截了,销售模式传统落后,国营体制吃大锅饭,服务很成问题。人家搞得红红火火,你们却死气沉沉,经销商怎么可能有兴趣合作?拿上海来说,那是你们红极一时的市场,老大啊,结果怎么样,一年就被打得抬不起头来。现在怎么样?还找得到吗?”
接着他讲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2003年,他千里迢迢坐飞机到这家企业去谈合作,结果企业接待人员说,他们销售经理今天不上班,让他明天再来。冷冷地把他打发了。这给了他极其恶劣的印象,从此发誓不卖该企业的酒。
后来朋友经营了长城,每年几千万的销售,成为长城葡萄酒的一方诸侯。如今,他在成都葡萄酒界做得有声有色,专营进口葡萄酒,去年创建了这个专业的葡萄酒窖,成为各路酒商争相合作的首选伙伴。
这个事时隔7、8年了,他仍耿耿于怀,可见当时对那个酒厂的冷遇和极差的服务态度是多么得刻骨铭心。
对于朋友的耿耿于怀,业务员再次陷入无语。他们明知道这事与他们八竿子打不着,但是他们只有承受品牌负面印象带来的恶果。可惜的是,他们没有给对方一个承诺,朋友的心结在他这里没有解开。
无准备的拜访,被客户踢出门外
经过朋友的一番慷慨陈词,两个业务员已经无话可说,气氛十分尴尬。我赶忙打圆场,把话题扯到他们的产品上,问他们对自己的产品有什么口感,质量如何。
没想到,他们俩异口同声地说:“没喝过!”我立马晕倒。本意想让他们通过口感特点反驳一下朋友所谓的性价比极差的论断,这下可好,帮了倒忙。他们太失败了!
他们告诉我们,以前一个是做黄酒的,一个是做白酒的,从来没有做过葡萄酒,刚接触,仅有的一点葡萄酒知识也是上游供货商派人来培训的。
再问才发现,这次拜访说是朋友的朋友介绍,竟然不知道朋友的酒窖什么时候开业的,主营业务是什么,主要渠道是什么。都不知道朋友在成都酒圈子里是个什么名堂。说到其公司老板,原来朋友跟他们的老板十分熟捻,关系相当不错。
朋友说:“你们老板多年做红酒,有丰富的经验,我们很多年前就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