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的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沿袭了约40年的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终止,是我国房改最具突破性意义的一步。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房地产行业逐步从1993年的低谷走向了新的发展时期。
这段经历对于王石而言,一生难忘!
次年,即1999年,王石有如下表现:4月参加世界经济论坛之“99中国企业高峰会”,代表中国房地产业界做专题发言(他是“中国房地产协会”常务理事);5月,在中国房地产协会主办的“99中国住房发展论坛”上提出“城市空心化”概念;9月,出席“‘99《财富》论坛”,做专题演讲呼吁21世纪的中国房地产企业走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这一年,他还发起组织“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协作网络”,并做首任轮值主席,致力于“重建行业秩序和公信力”。
2000年6月,王石发起组织“新住宅论坛”上海大会,倡导和推动“新住宅运动”。
不做加法做减法,不为暴利为薄利!
在万科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多元化“综合商社”梦想的加法,到专业化转型的减法,直到2001年出售万佳,标志着万科结束转型调整,进入新一轮发展。
决定走专业化道路是在万科发行B股后,王石开始与国际风险投资打交道。在当时万科投什么赚什么,于是,王石很骄傲地对风投说:你投万科就行了。但风投的回答恰恰相反:投资组合不是你万科来组合,是我们来组合,如果投房地产就投深房,投零售我们会投上海联华。在当时,这个答复让王石很受打击。经过这一次颇受打击的交流,王石也明确万科的优势和市场在哪里。企业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提高专业化水准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事实证明,在成功完成业务多元化到专业化的战略调整的过程中,凭借有节奏的扩张和稳健经营的风格,万科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房地产开发操作模式,逐步确立了自己在房地产开发领域的专业地位。
万科一直重视自己“企业公司”的角色,在房地产界流行“低于40%利润不做”时,万科就提出“高于25%利润不做”。
并不是万科不想赚钱,而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公司要想持续发展,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回报率水平。理论上,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政策的调整,市场必然向社会平均利润率回归;实践上,万科有过获取暴利的经历,在最早做贸易时,利润率会达十几倍的水平,但是公司发现市场是十分公平的,后来万科在贸易低谷时期赔的钱要超过在暴利时期赚的钱。万科提出这一回报率原则,正是基于对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判断,规避了高风险,加强公司适应经济周期的能力,培养公司的竞争力。
房地产城市化过程中还会持续二三十年的旺盛需求,企业可以做很多事情,对于万科,能说清楚两点:不会改变专业化方向,只做住宅,不仅可以在中国释放,可以在更大范围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