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潘继泽成立了恒泽集团,专攻房地产业务。他与中国的渊源为他赢得获利颇丰的地产项目起到了很大帮助——起初公司仅在香港开展业务,随后业务范围扩大到整个周边地区。但潘继泽无法抑制对缅甸的思念。他说:“我一直很想念缅甸并希望能够回去……1989年当我访问缅甸时,我被当地对投资需求的迫切程度所震惊;我产生了一种奇怪而强烈的意念,类似于一种道德责任感,要为这个我记忆中繁荣而美丽的国家做点什么……当时的缅甸变得如此凋敝,如此贫困。”
潘继泽于1991年回到仰光,并开始经营金融服务、综合农业以及房地产业务。这个时机非常有利:当时缅甸刚刚通过了一部外国投资法案。潘继泽于1993年获得了一张银行牌照并成立了祐玛银行(YomaBank),目前该行是缅甸第二大私立银行。潘继泽回忆称:“当时银行的业务持续增长。”
但他表示,自2005年前后以来,缅甸军政府治下任人唯亲的风气愈演愈烈,那些“拒绝同流合污”的人因此受到冷遇。他说:“那几年是我最艰难的时期。有些势力想要夺走我的企业,还有很多人希望除掉我。我们放低姿态继续经营自己的业务;2008至2009年间是政府结党营私最为严重的时期,如果你不参与他们的游戏,你就将遭到排斥。这还不算最糟的……当时他们可以毁了我。”
自2010年起政治风向开始变化,缅甸宣布将举行大选。对于潘继泽来说,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他如何能在远离腐败行贿的情况下保持公司业务持续发展。这通常会引出一番情绪激动的回应。“人们忘记了我曾被排挤六年。我从没有为获得任何好处行贿过一分钱……由此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但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从未接受过任何有悖于道德法律的私下交易”。
他指出:“我们获得的项目都是需要靠实力说话的,而我们每一次都拿出了实力,用正确的方法、在正确的时间完成。”
他还从自己的好运气和经验见识中受益匪浅。恒泽集团对仰光市内大片地块颇有获利潜力的房地产开发权绝大多数是在20世纪90年代购入的。他说:“几乎我们的所有业务——银行、高尔夫球场以及房地产销售——都主要依靠消费者支持,而非政府关系。”
对曾与潘继泽有过业务往来的人的大量访谈无一显示潘继泽在经营中存在可疑操作。一名在仰光工作的商人表示:“潘继泽非常强硬——如果你给他一片面包,他会把整块面包都夺过去。但他是清白的。”
支撑潘继泽的商业哲学的是他从自己的再教育营经历中收获的感悟。他说:“我不但不后悔在中国经历的种种艰辛,事实上我还很珍视这段经历。因为那些年间我所经历的和学到的为我日后所能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基础。”在那段艰难岁月中他还结下了一生最为重要的友谊。潘继泽表示:“我实际上拥有许多美好记忆……有过同样极端经历的人之间也许没有共同利益,但存在着一种深厚而奇特的紧密关系。”
那段经历使他学会珍惜在其他人看来也许是理所应当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