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轻狂”,他已经不止一次用这个词形容过自己。初中时,他迷上了操作系统研发,因为觉得那才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根源。他几乎试用了所有操作系统。初二时,他和两个同学想要尝试开发出比Windows更好的操作系统。“所有疯狂的程序员,都在做着编操作系统的梦。”回顾这段故事,季逸超也笑言自己是“年少轻狂”。
其实,在开发猛犸浏览器之前,为了挣点零花钱,季逸超已经开发上市了7个苹果App。之后,他还开发了iPhone手机输入法Rasgueado。还在初中时,在百事可乐的促销活动中得到一张“巨星演唱会”门票,他毫不犹豫地卖掉,转而买了一部iPodtouch。“看到了苹果系统,我才知道什么是优雅的、好用的操作系统。”更重要的是,苹果是一块新大陆。他去逛塞班论坛,但那里已经自成体系,他一个新人完全插不上嘴。苹果论坛就不一样了,季逸超一下子就参与进去了。于是,他加入了威锋技术组,还在那里找到了跟自己年龄一样小的伙伴,讨论技术,尝试研发。“苹果将所有玩设备人的水平拉到了一个起跑线上。”
高二暑假,季逸超发现手机网上浏览器繁琐而又复杂,决定要写一个简单快捷的手机浏览器软件。有不明白的地方,就从国外的问答网站或者开源代码中找技术来源。第一版完成时,他见桌子上有一张生物课上拿来的猛犸象图片,由于纯色背景比较容易用PS抠出图样做图标,所以他干脆给浏览器起名叫“猛犸”,并在3个月内更新了3个版本。“Mammoth3”发布时,达到3天12万的下载量。高考结束后第二天,他又一头扎进“Mammoth4”的更新。
网易公司在线门户事业部客户经理陈诚曾经问季逸超,除了Geek,普通人需要用到如此先进和牛逼的浏览器吗?越是复杂的东西用户体验越是难以把握。季逸超回答:“定位不同啦,我不追求用户量大,但求用户平均智商最高。”他认为浏览器市场是分层的,低端用户大多用手机自带的浏览器,有点意识的用户会用免费的老牌厂家的。就浏览器本身来讲,只有高端的用户愿意付费获得更高、更好的体验。这虽然不是一个特别广的市场,但也是个不错的市场。正是因为这个想法,季逸超拒绝针对浏览器的投资,宁愿让猛犸浏览器的市场回报稳固增长。他甚至拒绝所有的投资,因为不想过早承受投资带来的盈利压力。
在PeakLabs的新产品发布会上,徐小平在台上讲:“实际上全世界人民都可以上Facebook,在那上面已经实现了共产主义了。”底下笑成一片。他又问:“中国的世界性产品在哪里呢?”台下无人回应。其实,徐小平看重季逸超的,正是他的国际化视野。
季逸超4岁时跟父母去美国,小学二年级时回国。在北大附小,因为英语好,被机器人队的老师招了进去,并常常跟队参加国外的比赛。那时,他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迷上苹果之后,他开始自学,看关于苹果最晦涩的东西。“看教材,找培训,看似是捷径,但捷径不能把你带向最前沿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