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做枣糕的核心技术攥在手里,不申请专利,不申请商标。于是生活就在一天天地给各门店供应半成品原料,以及给遇到那蜿蜒的排队大军继而淘金欲大增的人讲课中度过。
枣糕生存术
我疑心连陈立自己都没想到他的枣糕能火这么多年。
证据是,他至今都没把枣糕王的品牌注册,也没有任何公司化运作。他的三居室既是住处也是工厂,他日复一日亲自进货、煮枣发酵,然后发往各个店面。他的运作模式还停留在作坊阶段。
毕竟,类似的小吃有过太多先例。从蜂蜜大麻花到土掉渣烧饼,从八宝香烤鸭到绿豆饼,包括陈立此前尝试过的各种小吃。风味小吃加盟的模式从来都是雷同的:开店促销,买一斤送半斤,限购……加盟的事情他自己也干过,谁能知道这阵风能吹几天?
陈立坦言,2009年北京已有十几家枣糕店,但大都不成功,原因不是没有市场,而是东西没做到位。“北京有几家店我去看了看,包括稻香村。我分析了一下他们做的东西,都没达到枣糕结构和性质的要求,所以质量上不去。说它没达到要求,你得知道它毛病在哪儿。我发现有几个方面的缺陷,比如凉了是腥的,吃完了嘴里有苦味,存放时间过短,吃到嘴里面发粘,软绵度不够等。针对这几个方面,我就一一想办法给它克服了。”
解决完技术问题后,陈立砍掉了小店里其他的烟酒小吃类货品,开始只卖枣糕,并把其他同类小吃的促销手段试验了一遍。
“头3个月做的量是现在的1/3。当时买的人不多,但是我量也低。我是逐渐根据人气来加量,比如今天做的不够卖,明天做的不够卖,一个月、两个月还是不够卖,我才逐步达到最大日加工量。”陈立接着解释,“生产12个小时,加工12个小时,再长工人受不了,操作空间利用率也最大化了。前年中秋节以后,我才开始完全利用空间,做到3年前三倍的量。”枣糕王在五道口的店面不过10来平米,除去满屋子的设备和靠窗的一张桌子,仅够两个店员在里面转身挪动。
你几乎很难看到其他加盟店能重现五道口店的景象,于是类似饥饿营销的手法也成就了五道口店的独特口碑。
同样是买一斤送半斤,同样是集中加工半成品供货,但由于客人在这里买到的总是刚出炉的枣糕,会感觉味道比其他店更好,于是不少客人重复购买,形成良性循环。
五道口店是陈立至今唯一的一家自营店面。他的商业模式很简单:明星店面+加盟授课。“我这个店每月成本7万多,一年房租40多万元,人工20多万元。我大概教了三四年学员,总数有五六百人,平均两三天教一个。”
他想尽办法维系着五道口店的明星地位—小心翼翼而又熟门熟路地处理好店里店外各种人的关系,计算客户的收入水平和自家成本利润小心定价,并保证每一笼的枣糕味道都一模一样。在吸引来加盟者的同时,投资人也开始频频出现,但现有的商业模式也在制约他把枣糕王做大。
“前年有人找我合作加盟,申请专利做注册商标之类。这些需要精力去跑,注册商标必须有厂房,场地要达标。我情况不太允许,三个孩子每天吃喝、写作业什么的需要照顾;我的技术加盟,三天两天要教一两个徒弟;我进货都是三五吨、十吨八吨的进,都要往店里拉货;我住的地方和库房都是一个三居室,不安全也不方便;我技术都是自己掌握,店里就是半成品兑在一块烤完了卖而已,这一块我没敢用外人。前两年有人找我,想过要做大、做公司,后来一拖就拖过去了,今年又是一样,忙忙叨叨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