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意经 » 创业中心 » 成功之路 » 正文

王石:聚光灯下的启蒙企业家 商业观念 “西化派”

2014-06-24   来源:www.cnaidc.com   作者:中国自动识别网CNAIDC   点击:65

    好名而弃利,王石的身份看起来错位,以商人之身追求儒生的价值。但翻阅王石的众多著述,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到,王石是一位具有知识分子气质与素养的企业家。他大谈科学、理性,大谈修齐治平,其实并不突兀。

    吴晓波为王石新书《大道当然》作序,以一段“煽情”文字结尾:“在南方小镇深圳,这位叫王石的27岁文学青年枕着一本已经被翻烂的《大卫·科波菲尔》,睡在建筑工地的竹棚里。然后,他醒来,行走,挣扎,一路远足至今,仍在走向新的不确定。”王石,虽然“少时贫瘠”,“青春荒芜”,但无论从出身、还是去深圳创业前的经历来看,他都是那个时代不折不扣的“精英阶层”的一员。在这一点上,王石同比他晚一些下海的“92派”企业家非常类似。92派,大多是那个年代稀有的名牌大学生,天之骄子,毕业后混迹于省部级国家机关、科研院所等,具有强烈的精英意识。

    中国士农工商的等级文化传统,在晚清、民国时期遭到严重冲击,随着当时市场经济的逐步实现,甚至很大程度上被颠覆了。但上世纪50年代起政治重新集权化、计划经济大一统之后,这个传统等级秩序很大程度上又复活了,只是“干部”这个新的精英等级代替了传统士大夫。92派人士,这些“国家干部”下海经商,一开始实际上并不具有纯粹的商人意识,他们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政治与文化抱负下海的。如92派的代表人物陈东升就曾自述,80年代末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策划“中国企业500强”评选活动后,他意识到:“什么科技救国、教育救国,都是虚言,只有实业救国一途,拥有多少跨国公司才是屹立于世界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没有经济,就没有一切。”

    如“92派”这一代新中国红旗下长大的精英分子,即使做了成功的商人,单纯的金钱与私人生活享受也难以满足他们,他们往往“忧国忧民”,追求“大我”,喜好宏大叙事,乐于介入公共生活,影响公众。这在一方面可以褒扬为有崇高的公共精神、奉献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解读为是潜存在他们身上的旧意识形态的本能反应,背后有政治权力弥散与个体意识匮乏的阴影。

    与92派类似,读《大卫·科波菲尔》、汤因比《历史研究》以及马克斯·韦伯的王石,他以后的所作所为,也无法褪去时代与身份的烙印。甚至,他比92派那些人走得更远。

    1980年代,严酷的禁锢日渐消散,尼采式的意志主义一时风行,“科学的春天”来临,思想界开始高唱蓝色文明,启蒙主义与“文艺复兴”话语成为时髦。这一切,成为王石那一代“先进青年”无法去除的精神底色。征服自然,征服自我,探索世界,学习西方,长江漂流,穿越罗布泊,神农架找野人,特异功能人,春晚留学生祝福祖国,这就是那个时代、那一代人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即使在多年后名满天下的王石身上,我们仍不难发现那个时代的印记,那个时代的渴望。

    一个精致的1980年代弄潮儿,青春不再骚动,他渐渐进化出布尔乔亚范儿,他是启蒙企业家,企业界的胡适之,一代名士,他没有“原罪”,他是万人瞩目的国民偶像。平心而论,当年王石把本应分得的40%的万科股份归公,确实是非同一般的魄力,非有强大的自律能力不能为之。取名弃利,如此决绝,命运之神也该对他万般眷顾。好名近伪,大奸似忠,名教中人向来难免这种非议、镜鉴。以商人身份做名教中人,名声好到要“贴墙上”的王石,自然也难免这样的质疑。

编辑  来源:www.cnaidc.com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生意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