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意经 » 创业中心 » 创业故事 » 正文

小本创业赚大钱几个真实故事

2014-06-07   来源:www.cnaidc.com   作者:中国自动识别网CNAIDC   点击:68
关键词: 小本创业

 

    1997年,曾是山东临沂市“市劳动模范”的朱呈下岗了。1999年,朱呈到山东省平邑县走亲戚,偶然路过一片山楂林,看到有个农民在砍山楂树,原来平邑前几年大量种植山楂树,造成山楂过剩。因为赔钱,农民只好把树都砍了改种别的作物。朱呈想,这山楂可是做糖葫芦的好原料啊,就以五分钱一公斤的价格买了9000公斤山楂。

    用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朱呈终于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批无核冰糖葫芦。为了创新,朱呈自然不满足于现在的情况,有一次,看到儿子吃的月饼,她突然灵机一动:这糖葫芦里面能不能填充一些东西?在丈夫的帮助下,她给糖葫芦去核的地方填充了巧克力、果酱甚至熟鸡肉、牛肉等等。她把夹心糖葫芦再拿给大姐和父亲一尝,没有说不好的!

    就这样,一批印有“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字样的冰糖葫芦成功上市,并且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她用贷款的钱专门租了一间大房子,添置了生产工具,雇了几个人,开始了创业之路。产品上市仅仅一天,700支夹心冰糖葫芦全部卖光。就这样,朱呈的平拍一炮打响。从那一年冬季开始,朱呈就招募人员,奔赴全国各地。经过努力,“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渐渐在山东、江苏、浙江、湖南、四川和新疆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发展了100多家经销商和代理商,基本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销售网络。

    接着,朱呈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精品。他们借鉴冰糕的包装技术,实现了夹心糖葫芦的精美包装;同时还针对传统冰糖葫芦不易保存的特点,成功研究开发了不化糖的“新品夹心冰糖葫芦”。该产品最大的特点是能在常温下保持3个月不化糖,并且不影响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口感。正是凭借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朱老板的资产已经超过了2千万。

    小本创业赚大钱的故事:小馒头赚大钱

    在重庆渝中区的七星岗,有一家名为“兄弟馒头”的店。店小不起眼,名气却不小。在北暗区和解放碑附近的上班族,经常得提前预订。每天往一个办公楼里送的馒头,就有几百个。馒头店开业两年多,共赚了一百多万。

    小本创业赚大钱,馒头越做越小,顾客越来越多

    “兄弟馒头”小店的创始人叫李帮林,小店开业不到两年,每天要卖6000个左右小馒头。然而,刚开始的时候他做的也是传统的大馒头。在这条三百多米的小街上,这样的馒头铺总共有四家,因此开店初期李帮林的生意一直处于低迷阶段。一次,他去超市购物,发现超市里出售的某品牌的小馒头非常受顾客欢迎,而且购买的人群多以年轻人为主。这一下启发了李帮林的思路——将馒头做小。

    李帮林先是将原来的大馒头变成和核桃一样的大小。然后,对小馒头的目标顾客进行了细分,推出了三种不同口味的小馒头。首先针对年轻女性崇尚苗条、健康的心理,推出了粗粮、杂粮小馒头。其次,针对年轻人爱吃零食的特点,推出了体闲类的奶油小馒头。这种馒头不仅味道甜美,而且营养丰富。

    针对年轻人追求新鲜、刺激的消费心理,推出了韩国风殊的小馒头,来满足他们追求时尚、潮流的消费特点。从2005年开始,每个0.5元的小馒头,李帮林每天都能卖掉6000多个。

    小本创业赚大钱,三种小馒头,利润各不同

编辑  来源:www.cnaidc.com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生意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中国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