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应用 » 工业制造 » 正文

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013-10-12   来源:CN自动识别网   点击:1174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全球化已经基本实现,人们迫切地需要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便捷的交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自动识别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分支,也是物流信息技术中的核心技术,已发展成为推动本国信息化发展乃至世界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支撑技术。

  1 自动识别技术发展概况
  自动识别技术[1]指的是基于标识技术获取标识载体承载的标识信息,实现标识对象信息获取的技术。我们通过该项技术来自动读写信息数据。另外,自动识别技术也是自动分辨某一个体或某类物品的核心技术。
  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雷达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入,射频识别技术应运而生,为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十年左右的实验研究探索阶段,到20世纪70-80年代左右,自动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如火如荼,也加速了自动识别技术的测试。并相继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但由于自动识别技术标准相当混乱,一直无法扩大规模生产。直到2000年后,随着自动识别产品种类的增加,标准化问题逐渐引起了业界的关注,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自动识别技术才得以广泛应用,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2 自动识别技术分类
  自动识别技术主要包括针对物(“无生命”)的识别和针对人(“有生命”)的识别两类。而针对物的识别技术包括:条形码智能卡(Smart Car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针对人的识别技术包括:声音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等。
  2.1 “无生命”识别技术
  2.1.1 条形码识别技术
  ①一维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2]是一种最传统的自动识别技术。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条码技术产生后发展至今,该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标识和信息采集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被推广应用。随着条码技术应用领域的拓展,条码技术迎来了一个强劲的集成创新发展期,是商业贸易、物流、产品追溯、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主导信息技术。
  ②二维条码技术
  二维条码技术,即基于一维条码技术经过研究逐步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这项技术在信息容量、信息密度、中英文字符显示以及纠错等方面的功能要优于一维条码技术。
  2.1.2 智能卡(SmartCard)技术
  智能卡技术[3]主要是利用智能卡来进行自动标识,而智能卡实质上可以认为是“集成电路卡”。其最大特点是具有独立的运算和存储功能,所以智能卡更容易与计算机系统结合,在信息的采集、管理、传输、加密等方面更为方便。独有的功能特点使智能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例如智能货运车辆识别、物品身份追踪与验证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2.1.3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4]技术属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符号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其中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射频识别在本质上是物品标识的手段,它有可能最终会取代目前应用广泛的条形码,成为物品标识管理的最有效方式。
  2.2 “有生命”识别技术
  2.2.1 声音识别技术
  声音识别[5]是一种非接触的识别技术,用户可以很自然地接受。这种技术可以用声音指令实现“不用手”的数据采集,其最大特点就是不用手和眼睛,这对那些采集数据同时还要完成手脚并用的工作场合尤为适用。目前由于声音识别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效可靠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使声音识别系统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应用。
  2.2.2 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6-7],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人脸识别是一项热门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人脸追踪侦测,自动调整影像放大,夜间红外侦测,自动调整曝光强度;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
  2.2.3 指纹识别
  指纹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凸凹不平产生的纹线。纹线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不同的纹型。纹线的起点、终点、结合点和分叉点,称为指纹的细节特征点(minutiae)。
  由于指纹具有终身不变性、唯一性和方便性,已经几乎成为生物特征识别的代名词。
  指纹识别[8-9]即指通过比较不同指纹的细节特征点来进行自动识别。由于每个人的指纹不同,就是同一人的十指之间,指纹也有明显区别,因此指纹可用于身份的自动识别。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动识别技术包括很多种技术,但无论哪种技术,都是以自动标识某人或某类物品作为最终目标。只有实现自动识别才能更好地进行信息采集和整理,所以自动识别技术是信息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技术。
  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投入大量的研究经费来研究自动识别的各种技术,以求能够得到更完善的自动识别方法。我国在自动识别技术领域起步很晚,但进步很快,1991年和1997年我国参加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和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促使我国条码自动识别技术推广应用和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在自动识别技术领域涉猎很多,但所得研究成果都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和实验。
编辑  来源:CN自动识别网  
 
 
[ 投稿邮箱:26454645@qq.com]  [ 应用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声明:自动识别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及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凡本网注明"来源:自动识别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自动识别网网站,转载请必须注明自动识别网,并附上网址 http://www.cnaidc.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文明转播  行业协会  备案信息  安全网站